【20170919晨讀感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干活這個詞涵義很廣泛,任何人、任何角色都適用。職員需要工作,老板需要管理;學生需要學習,老師需要授課;爸媽需要學會照顧孩子,而孩子需要學會怎么長大…所有的這些過程里我們都要“干活”,做自己要做的事。
既然生活有這么多需要干活的場合,是不是做一個會干活的人比較討喜呢?不僅自己省力,也能讓別人省心,兩全其美的辦法,那怎么做一個會干活的人呢?
1認準目的
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將目的搞懂,就可以確定接下來的行動,保證自己不跑偏,將事情做對做好。在事情開始之前確認,有助于我們明白事情真正的目的,然后針對目的有效開展行動。有些大型任務,持續時間比較長,就需要我們在過程中不斷確認和修正,以便保證我們時刻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降低犯錯的幾率。
2解剖任務
當我們拿到一項任務后,首先要確認目的,然后就到了整件事情最重要的部分——解剖任務。這個過程讓我們學會動腦思考,形成任務計劃,確認沒有遺漏和無重復工作量,保證我們干活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在我們解剖任務的同時,能對任務有更深切的理解,說不定還能想出創意的點子,幫助我們更好的完成任務!
3決定順序
顧名思義,就是決定我們做事的順序。在解剖任務的過程中,我們已經列出來了整件事情的計劃,如果想高效的完成任務,就需要對所做的事情排出一個先后順序,確定主次,抓大放小,才能保證我們在事情忙起來以后得心應手,而不至于手忙腳亂。決定順序可以讓事情做起來有條理,不混亂,把精力放在核心部分,省去不必要的麻煩,必然使干活干的更高效!
凡事只要遵循這三點,認準目的,解剖任務,決定順序,定會讓你成為人群里最會干活的那個人,不過道理雖簡單,實踐起來卻不一定那么容易,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多加練習,先去做,再完美,時間久了必然形成自己做事的一套理論,有助于我們變成高效的行動者,干活最討人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