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近日忙于工作,心懷念念,卻又始終未執筆,想來竟有些對不起默默關注的陌生的熟悉的朋友了。
有段日子,壓力猛襲時、早起晚睡時、失落迷惘時、困頓不醒時,總忍不住放這首歌,一聽就是單曲循環,竟也絲毫不生厭意,能經得起耳朵和心靈這般百聽不厭的歌手,不多,李健就是其一。
在近期的一個訪問里,李健說到「都說四十不惑,但我卻疑惑很多?!顾氖畾q是一個轉折期,要不就是渾沌、要不就是自在,正也是因為李健對生命、對命運的疑惑,才能創作出許多檢視時代的歌曲,讓他的第六張創作專輯《李健》能跟世界不同角落的人、事、物,發展出對話。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老式相機光影里映出的,來自不同人的意大利語:
la ragazza chiamata tempo.
Ho perso la luce dell'alba.
Ho dimenticato la mia voce del canto.
Stiamo aspettando il momento del sollevante.
這個女孩叫時間;
我失去了黎明的曙光;
我忘了我的聲音忘了歌唱;
我們正在等待太陽升起的那一刻。
李健第六張同名創作專輯《李健》,用了各種不同的媒介,詞、曲、編曲、樂器配制、設計、當代藝術,襯托出這張屬于四十歲的專輯:關于不惑之年、關于對命運的思考、關于束手無力時的心態,整張專輯就像在生命的不完美中,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歸屬。
如果說人在異鄉能有什么深刻的感受,應該就是對時間的感受,尤其是到不同的時區,昨天跟明天的概念變得明確又不那么明確。這首歌曲是在意大利創作的,由于時差的關系,李健起得特別早,突然發現早上的陽光給了他一種從未有過的希望,欣喜的感受到一天起始的狀態,過去已隨著時間過去,人卻能充滿希望的重新開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上次單曲循環著聽李健的歌,是去年春節放假回家前,那時是《異鄉人》,那時那景、彼曲彼音,不知不覺把他鄉當作了故鄉。這次聽李健,不關異鄉與他鄉,對世界心有期待,一切都美若黎明。
歌曲創作的概念帶著一點魔幻主義,借鑒了馬爾克斯的寫作方法:人特別早起時會有種感受,好像昨夜的夢還沒忘掉,卻已走入現實,就像處在現實與夢境中的狀態,一種萌發狀態?!肝铱匆妷糁腥俗叱霾噬姆块g」,就像一個幻影,可能是少年時候的自己,歌詞描述這個少年人看見夢中人的感覺,他對女性的印象似油畫一般,那意象是美好、充滿希望的,恰如早晨的陽光。在音樂的配置上,加入了歐洲民俗音樂特色的手風琴,合聲的部份配上了美聲,融合意大利標志性的歌劇元素,整首歌就像在傳述歐洲民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