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人的失望是積分制的,失望變成絕望,就是放棄。
這是盧思浩在他書中寫到的,我讀完之后覺得很有感觸。有些事情也該想通了。
一個寢室的小伙伴們之前不管玩的有多撒歡兒,該翻臉時絕不心軟,從此絕不回頭,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
一個班級里會有小團體,一個寢室也是這樣子,互相看不順眼,在背后議論紛紛,有眼力價的心里清楚得很,就互相尊重,各過各的,各自安好。不過,很扯淡的一面是,總有人愛裝蒜,揣著明白裝糊涂,表面功夫做的特別好,和人家那個親啊,殊不知,背后都把人渾身上下說了個遍,咦,人吶,生活啊。。。
越長大越發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很脆弱,人來人往,最后,又有幾個人留在身邊。
事情發展到一定程度,錯誤并不只是那一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錯,都一步步造就了如今的結局。
有時候會勸自己,不必太入戲,不必太認真、太較真,不聽不看不問,讓她們盡管去打游戲好了,畢竟這是人家的選擇;懶就懶吧,多擔待點就好...再忍忍,快結束了...
有時候也會想以前的快樂,可如今,物是人非,會奢侈的想想,我們或許有一天會重歸于好,嗯~希望吧。
現在的自己或許不會像以前一樣幼稚,膈應和不舒服也好了很多,我會做好我自己,不再陷于這可笑的人際關系,看書、學習,實現自己的小夢想,我知道,我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