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讀書人”
——寫給郝老師
第一次見面,是在年級主任的辦公室里,我鞠躬介紹自己,您點頭微笑示意。就在這一鞠躬一點頭的當,初識的忐忑一消而散,陌生的拘束不言自已。
記得您穿一件紫色襯衣,正襟端坐,神色略顯儼然,目光足見深邃,一副悠然自得而又若有所思的樣子。心下暗想,這定是一位胸中有丘壑、腹中有詩書的語文老師。之后來到您的辦公室,望著詩集、散文、小說等擺滿書桌,一見如故的感覺迎面襲來。
“今后要好好向你學習”,您說,“年輕人思想進步,人老了教學模式也陳舊呆板。”謙虛而又真誠的話語使我汗顏,滿懷愧意地暗暗決定接下來的日子定要好好向您學習,虛心求教。
近距離交談,又發現您格外隨和親切。一起在操場散步時,您會跟我分享從教生涯中一些有趣而又難忘的經歷。您為人幽默風趣,故事一經您口說出來,常常讓人忍俊不禁。每每這樣的時刻,我總是聚精會神,津津有味的聽著,對老師那充滿著神奇而又冒險的經歷充滿了好奇。一個故事講完,我總是窮追不舍的提問,您則笑著說道:“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不禁感慨道,一直對評劇說書感興趣而又不得親見的愿望,終于在老師這里實現。
最難忘的要數您一首一首品讀我的丙申古詩選的畫面。您一邊讀,一邊問,還時不時夸贊幾句,或表述自己的體會感受。我從沒想過,有朝一日,往日的這些殘篇癡語能夠受到這樣的禮遇,于詩于我,皆是倍感榮幸。
您外出學習時,千叮嚀萬囑咐班里的學生不讓我為難;我生病臥床時,你反復交代我好好休息,不用顧及班里。我外出求職,您隨時關注,熱心詢問戰況;我求職歸來,您第一時間打電話表示祝賀。回來發現您的電腦里存著我的詩選,標題標紅,好句標綠。后來才知是您怕我應聘分心,代我從百余篇中選出了九首投給《商洛詩詞》。
我也經常訪問您的博客,讀您的詩文,也在班里展示您的作品。面對大家的夸贊,您總是一再推讓,知道您不喜歡張揚;我指出字里行間的小紕漏,您即刻一字一句檢查修正,知道您對文字謹慎認真。
說到班級管理,最常聽到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就是“郝老師太好了”。您對學生寬容大度,從沒見您發脾氣,對學生多鼓勵而少責罰。對我這個“大”學生,亦是如此。記得您說過,教學工作有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在師生之間建立起的牢固的情感橋梁。這個橋梁難成而脆弱,極需要悉心呵護。老師對學生發脾氣,很容易,可發完脾氣后,事情就解決了嗎?另外,“生氣”這一武器,余害無窮。當你再講課時,學生對你便會心有芥蒂,那知識還如何順利經由橋梁抵達學生的內心呢?我深以為然,三個月來,不管遇到多么糟糕的情況,從沒有在班里發過脾氣。也正因此,學生們對我毫無畏懼,遲到和紀律問題總是難以平息。
如果說我能在學生們心里留下一點可以稱道的好品質,實在離不開您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側面描述和烘托渲染。
三個月就這樣轉瞬即逝,感謝您一直的鼓勵支持和包容理解。正如我備考武漢示范性學校考試時,您送我的一句繞口令: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得行。未來路上,我會謹記此言,永葆自信,不斷地挑戰自己。
“我們都是讀書人。”要離開時,您送給我一本紀伯倫的《沙與沫》,我送您兩本佛經。這算是“讀書人”之間的“交易”。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定當像老師學習,勤耕不輟,不負“讀書人”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