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兒
早起拉開窗簾,照舊和兩條可愛的小金魚打招呼。抬頭望時,卻只是白茫茫一片,我揉了揉眼睛,今天這么冷嗎?窗都結了厚厚的霜?
伸手去窗上擦時,卻什么也沒擦到。再仔細看,原來是濃霧。濃得前一幢樓都看不見,就如同在眼前罩上了一層不透明的紗。
冬天了,出現(xiàn)這樣大的霧還是第一次,擔憂著空氣質量的下降,無法呼吸,更疑惑路在哪里,接下來怎么走。
車上的兒子興奮得很,一直吵著要幫我刮霜。我邊走著邊給他講這次不是霜,又告訴他霧的成因,讓他看霧的景象。講給他霧天要打開霧燈,告訴別的車輛,我來了,請小心慢行。
“媽媽,河都看不到了,橋也看不到了。前面的車開了霧燈,咱們的車有開霧燈嗎?”小家伙觀察得仔細,想得也周全。這不同氣象,倒是給了孩子們見識自然的機會。
下了車,我讓他用手抓霧,他笑著、跳著卻抓不到。
有些東西就是這樣,你看不到摸不到,它卻無形中在影響你的很多想法和思路。
回來的路上只我一人了,慢慢行駛中,看不清前路。
這被罩上的是眼睛還是路呢?路還是那條路,只是眼睛被蒙蔽了而已吧?
同行的車有左轉的,也有右轉的,我自己要不要轉呢?
哦,對了,看不清路時,依心而行。
于是我驅車上了橋,見路邊兩位阿姨并排走著,相互交談著什么。她們頭裹圍巾,穿著厚厚的棉襖,背有些駝了,腿有些彎了,看上去像是出來散步的。
走到橋的另一頭時,她倆站住了,開始爭論起來。腳不停踱著,寒風中被吹紅的臉,無半點表情,眼睛轉著,卻又飄忽不定。
一位阿姨指向左邊,嘴唇張合幾下,轉過頭再不轉回。另一位阿姨呢,順著她指的方向瞇眼尋著,低頭沉默片刻,上前拉住她的胳臂,又一起走了。
懂了,選擇路時,別從眾、別彷徨、別猶豫。有霧的路,即使看不清盡頭,但路還在,只要行駛,只要有自己的方向,那個家會找到的。
后面響起了汽笛聲,原來是一個小區(qū)的AA媽,她示意我一起走。
我倆前后行著,不急不躁,過了路口左轉。我知道后面有她,她知道前方有我,方向錯了都會提示,速度快了也會告之,此時的我們,原來互為鏡子呢。
再一次右轉,小區(qū)的大門已在眼前。
霧沒散,天沒晴,太陽也沒出來,但我們,已到家了。
打開房門時,餐廳外面窗臺上,一只喜鵲喳喳對著我叫,是在慶祝我終于找到了路,回到了家嗎?
鳥兒,路還遠呢,歡迎你每次都來窗口迎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