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又一年盛大的高考落幕和就業啟程,該來的都已到來,就像長途跋涉寄來的通知書,仿佛都已塵埃落定……
每當芒果成熟時,就會有一群懷揣著夢想的人,如新生兒一般哐當落地,其中有很多人已經忘了當初邁入大學校門的宏愿,就像現在的我們也記不起離開象牙塔時的一腔熱血。
有很多人,在那個以成績定優劣的階段,曾經在高考放榜時為一分之隔失聲痛哭過,好像世界都要塌下來了。
可也有越來越多截然不同的聲音在告訴你,孩子,高考只是一個開始。
這句話既像是忠告又像是恐嚇,在漫天漫地撕碎的書頁里徘徊的一句回音,出自職場上摸爬滾打的千千萬萬具疲憊身軀里的吶喊。
其實,活得累并不是因為你在高考或就業的賽場競爭中遭到淘汰,而是因為你活得根本就不對。
我曾經在知乎的一篇文章里讀到,人生任何一個階段的“篩選”都只是一種形式,別被這些一時的標準迷惑。定義你最終歸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欲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你。
所以無論是高考還是就業,它都有可能不是你最終的歸宿。
那么,什么是欲望?它憑什么決定你的最終歸宿?
我覺得,是因為欲望源于夢想。
在社會上滾過一圈之后,我也直接或者間接地慫恿過正苦于志愿填報的那些少年,別跟姐談什么興趣和夢想,為了就業你最好還是選一條萬無一失的路吧。
后來,我覺得自己做錯了。
也許那個時候,不受現實約束的你,才最明白自己的初衷,但從填報志愿開始,我們就已經插足你追求真實渴望的決定,很抱歉,我們更像是一群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患者,被人們歌頌的安穩和現實綁架之后,出現了人質情結,于是開始反過來拿毒雞湯強灌更多的人。
那個時候,我特別地后悔,我怕我們這群“大人”會不經意間動搖了你稚嫩的信念,甚至改變你的人生。
直到這些年來,我耳聞目睹了很多人在直直的康莊大道上拐了彎,闖進了另一道風景,有些是你尚能理解的,有些是出乎你意料的,然后我才開始明白,不論你走了多少彎路甚至錯路,只要心里那簇火焰還未熄滅,一個人內心的渴望終究會驅使他去追求真正想要的生活,否則就會活得尤為疲憊。
-02-
有些人之所以活得不對,是因為守不住內心真正的欲望。
那些人里就有Cindy,我至今無法把眼前一味爛醉的她,和當初站在演講臺上帥氣的女孩聯想到一起。今天她之所以坐在這里買醉,是因為做活動時,被人狠狠掐了一把屁股。
當她差不多第八杯啤酒下肚的時候,我拋出一句,你變丑了知道不?
她也不反駁,直勾勾地瞪我一眼,繼續把冰涼刺骨的一杯灌進喉嚨。
她那般巧舌如簧,連與我斗嘴的心思都沒了,只是心不甘情不愿地用在了各種營銷場合,換來多數人甩給她的一臉不屑。可你知道不,這姑娘當初的理想是當一名主持人。
可畢業的時候,旁人都說主持人這一行競爭大、壓力大,而那時候她恰好面試失敗,便決定轉而從事另一職業。
關于曾經存在的理想,旁人還記得,她自己卻忘了。
“我想辭職。”
“辭!我就等你這句了,決定了咱就再叫一打酒。”
“可辭職了我能干嘛?”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哪怕從低做起。比如說……主持人。”
“那可能只是我這輩子最盛大的一場白日夢,但我清醒了,清醒之后的生活才屬于現實。”Cindy似乎在嘲笑自己的夢想。
于是我問了個假設性的問題,“如果現在的你是個主持人,你是在做主持工作的時候被人揩油,還會想拍拍屁股走人嗎?”
那一刻我又在她眼里看到了那簇火焰,于是笑道,難怪尼采說,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阿里巴巴以前有一位網頁設計師Anna,三年的時間讓她由一個懵懂女孩鍛煉成一個專業人士,可就在那個時候,她選擇了辭職,理由是:她要去創業,要在淘寶上創立自己的品牌,那是初中時就想做的事情。
這么多年過去了,她最想過的還是那種生活。盡管現在,她比以前更忙碌更奔波,卻成就感滿溢。
Anna就是那種能夠牢牢守住內心渴望的人,哪怕通往目標的路是曲折迂回的,她也認為在阿里巴巴的所有日子沒有白費,是那段時間的磨礪讓她的初衷如礁石一般在翻滾沉浮的海沙中顯現,對于從來不會只顧埋頭走路的人而言,再多的彎路,也不會白走。
談夢想并不是什么難以啟齒的事情,那種可以使你不顧一切為之奮斗的欲望,最終會推著你去觸碰夢想,而守不住的人,終究會隨波逐流,越走,越前路不明,越茫然無措。
-03-
而另一些人,是因為不愿意面對內心真實的欲望。
歡樂頌熱播的時候,安迪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一個師妹留言說,姐,我畢業之后,要去上海那樣的大城市,成為像安迪那樣的女人。
那一瞬間,我想起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沖動,要踩著至少八厘米的高跟鞋,穿一身亮瞎眼的名牌,昂首挺胸地走在敞亮的大理石地板上,節奏輕快而自信,很多人都以為那就是自己所追求的生活。
后來你會發現,女強人不是這么容易觸碰的一種形象,它需要你做出巨大的犧牲,而你實際上并不愿意。
為什么?因為那并不是你最想要的東西。
就像我聽過一些姑娘的夢想就是相夫教子,可她們不想成為別人眼里毫無出息的女孩,以至于后來,她們再也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我多想說,你們傻嗎?求仁得仁就是幸福啊。
你明明喜歡游走在鄉間小道,卻非要在燈紅酒綠間跌跌撞撞。你明明思念家鄉,卻非要蝸居大城市,竟是因為一口氣,而不是因為夢想。
你不愿意面對內心真實的欲望,甚至害怕在別人眼里,這種“欲望”只是對生活的一種逃避,是弱者才會做的事情,所以才強撐著繼續過違心的生活。
這樣的你,又怎么能活得輕盈?
曾經有一個普通的北京小伙子,為了能在全世界蹦極的發源地一躍而下,為了蕩起二十層樓高的秋千,為了體驗與幾只老虎關在一起的另類驚險,他辭去工作開始了漫長且刺激的旅途,人人都把這種瘋狂誤讀為逃避現實生活的種種拘束,可他深知,這是為了遇見新的可能性,以及更好的自己。
當你找回內心真實的欲望,就會明白為什么有人辭去光鮮的寫字樓工作而去擺地攤,有人國外留學歸來卻成為博士級養豬戶,他們不是奇葩,只是心之所向罷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