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2015年底了,說起五年多以前的事情,不知道你還記得多少?
那年,80后剛剛進入社會闖蕩,意氣風發;那年,90后還在校園里讀書談戀愛!
那年,iPhone就是iPhone,只有3GS,還沒人追捧,3G基本還沒普及;安卓剛露頭;那年更多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是塞班和Windows;
那年,微博才剛剛上線,140字不能發照片,還可以用短信發送,還沒有“微博控”這個稱謂;短信還是文字溝通的主要工具;微信甚至微信模仿的whatsapp都還在娘胎里面;
那年,我們還可以上facebook、gmail和twitter,還未被列入“其他國家”;
那年,雙十一還被定義為單身狗的節日,taobao的銷售額才幾個億;
那年,還沒有滿大街的優衣庫。
要說那年和今年比較相似的地方,可能只有股市大地震,全國上下經濟下滑,一片哀鴻。
就在那年,2010年,27歲的皓羽帶著他媳婦開著他們在深圳掙錢買的比亞迪,回到了家鄉昆明!
06年,皓羽畢業于中國排名前十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從地處大中國版圖公雞頭位置比鐵嶺還繁華的大都市哈爾濱去到了最南邊的漁村深圳,學IT的他進了日企富士施樂,做了一名快樂的程序員,負責開發和管理生產線系統。他媳婦也是06年從廣外畢業,去了也富士施樂。兩人在工作中相知相戀,并結婚。到了10年,皓羽毅然決定要回昆明。
從實習期4000左右的月薪,到他們辭職離開時月薪15000左右,他們在深圳的收入已經比昆明大多數小伙伴高了許多。皓羽的離開不是因為掙夠了,也不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更不是因為現在離開北上廣那些理由而離開。后來聊起來,他說當年決定離開就僅僅是因為想離開,想回家做點在家鄉能做的事情。
回到昆明后,皓羽的媳婦到昆明一所中學教外語,皓羽開始了他的“創業計劃”。
我們現在談“創業”這個詞匯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了,可對于那些年來說還不是所謂“萬眾創新和大眾創業”的年代,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考公務員或者進國企這樣穩定的工作;那年也沒有現在這樣的創業環境、沒有孵化器、沒有天使投資,除了信念,沒有一切可以支撐創業理由的條件,誠像另一個時代!
沒有外部支撐條件,就只能自己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研和分析,皓羽賣了婚房帶上首付款,和合伙人一起籌資100多萬,做了自己的天使投資,在昆明西北部的瓦恭村租了一塊地,開始了農業創業之路。
那里天很藍,沒有什么農業電商、O2O、都市農場、互聯網+農業等概念,皓羽他們農業創業秉持的理念僅僅是生產優質、無污染、健康和美味的農產品。
農場所在地瓦恭村是個多少數民族聚居村,有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在那世居,“瓦恭”就是彝語的音譯,意思是“山腳水多的地方”。這片區域也孕育了中外聞名的“小水井苗族農民唱詩班”。
其實就商業的角度來說,瓦恭這個地方是不理想的,雖然行政關系隸屬昆明主城區”五華區“,但是它卻是一塊”飛地“,飛地的意思就是和五華區不接壤,人文和經濟結構和五華區半毛錢關系都沒有,是五華區的扶貧對象;離主城區距離不算近,而且進村還有一段十多公里的泥濘山路;路不通、經濟不發達所以村內的基礎建設很差,沒有機械化,農業經濟氛圍也很差。
然而正是這些反商業化的“缺點”吸引了皓羽,在他看來,這里遠離城市、公路和污染,沒有機械化和農業商業化。而且少數民族世居的村落,都是刀耕火種、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地上不使用化肥和高污染的農藥,瓦恭地里的那眼泉水經過質檢甚至達到了直接飲用的標準。
皓羽接手瓦恭后,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為村民架了電線桿、修了蓄水池、開了一條能通往田地間拉貨的小路……其實做了許多政府本該做的事。后來伙伴們都打趣道:皓羽未富卻先做起了慈善。他則一笑置之。幾年下來,皓羽已從一個IT白領完全轉身為一個地道農民,深耕在那片土地上。
瓦恭氣候適,年平均氣溫14攝氏度,泉水清澈、無污染,非常適合菌類的生長。一到雨季漫山遍野的長滿了各種野生菌。皓羽就在這樣一個地方開始種植香菇,依托于獨一無二的自然環境培育品質更好、更自然的香菇。
如果不算前兩年的調查、基礎建設和菌種培育,到現在瓦恭香菇已經生長了三個年頭。皓羽把經營利潤不斷的投入到香菇種植工藝改進和菌種培育方面,種植出來的香菇越來越好。不管是新鮮的香菇還是干香菇,吃過一次的消費者,必然會留下深刻印象,甚至還有人認為他們加了香料。
回到主題“五年前就逃離北上廣的人現在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皓羽離開深圳5年快6年了,他的狀態其實沒變,還是像回來時一樣,想要做點家鄉可以做的事情,一直奔著健康、美味的農產品這個方向走著!
皓羽還是開著他五年前深圳開回來的比亞迪,和他媳婦過著幸福的日子。任何時候離開任何地方其實是不需要理由的,心安即是歸處,不然永遠都要離開!
皓羽還在繼續他的農業事業,由于香菇本身的消費頻次和云南市場的份額局限,創業幾年并未獲得更多經濟上的回報,僅僅是正常的運轉和發展,但皓羽會堅持下去。
這一次,他又出發了,對自己種植的香菇進行了深加工,開發了一款即食香菇產品——菇呀。
和他種植的香菇一樣,菇呀也是奔著美味和健康兼顧的方向去的。菇呀使用整菇開片,大片大片的香菇潤滑可口。除了選用優質的香菇,對其它原材料也是精挑細選。油是非轉基因大豆油,花椒、辣椒都是本地優質品種,不使用任何化學防腐劑和添加劑,甚至醬油都選擇了不加防腐劑的進口醬油,真正健康與美味兼顧。
說到這,皓羽的“菇呀”在京東眾籌,今天是最后一天了!
歡迎你嘗嘗美味與健康的味道,也嘗嘗堅持的味道!
點下面鏈接直達眾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