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定義:為都市上班族提供公交地鐵即時情況服務。
需求分析:以深圳為例,2015年3月深圳市常規公交日均客流量達618萬人次,地鐵日均客流量284萬人次。而創造這一數據的主力軍為上班族,他們每天上下班迫為需要的是公交車的到達自己站臺的時間,以及公交的擁擠情況。最終的目的是能否準時上班和盡早地回家。所以這一需求有很大的用戶人群和高頻次的痛點。
目標用戶:以公交地鐵為主要交通工具的都市上班族。
用戶特征:1,對乘坐公交地鐵的需求頻率高,并且為剛性需求。2,用戶有較為熟練的智能手機使用習慣,喜歡在交通工具上看小說,聽歌,看視頻,玩游戲,聊天等。3,用戶有較高的生活品質追求,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
場景:
? ? 情景一:周一的早7點,一名著裝整齊的男士瘋了式地跑向站臺,但是乘坐的公交正好關門開動,男士焦躁地拍著前門,公交門卻依然不開,因為里面已經成了魚罐頭。他不得不等下一班車。每周,他的生活都存在這種高頻次的焦躁和匆忙,對于休息時間極為寶貴的工作人士,這種負面情緒是極為痛苦的。
? ? 情景二:2015年的五一長假深圳某公交站臺,小小的站臺聚集了約200的候車人士。每個乘客成功坐上一輛擁擠公交所花費的時間約為90分鐘。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節假日,大量往返客流量和私家車給交通造成負擔,交通擁擠,公交車在每個站臺之間花費更多的時間,加上比平時更多的客流量,造成等車難,坐車難受的惡性循環。
情景具體分析:
? ? 公交到達站臺的時間點是不確定的,盡管通常只有幾分鐘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對于生活節奏快的上班人士來說是不能忍的。用戶基本需求是不要“錯過”公交。不用等公交和能舒服地坐上公交是用戶的期望性需求。深圳地鐵同樣有到站時間不確定性的痛點,對于要換成公交,地鐵的上班人士來說,這種痛更是痛中之痛。
車到哪實際體驗:
? ? 到達站臺前,查詢要搭乘的624路公交,顯示還有分鐘7分鐘才到達。
? ? 車輛到站,彈窗提示。
? ? 小結:對于公交到站的時間預計,會有1-2分鐘誤差,因為此時已經能看到公交了,所以誤差可以接受。
? ? 小Bug:公交離開用戶站臺越500m范圍內,“車到哪”依舊提示用戶,車輛即將到站。
路線查詢:
? ? 對比發現,車到哪并沒有搜索到我乘坐最多的624路公交。
附近站臺:
? ? 車到哪中“附近”功能,分為附近公交和站臺查詢,這一功能來源于站臺的公交牌,詳細地顯示了包括預計到站時間,途徑站臺,?始末班時間等信息。
體驗總結:
? ? 對于處于版本初期的車到哪,在預計公交到達站臺的時間這一功能上已經能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和當初不成熟的百度地圖一樣,線下信息的不斷的精準化,關系到整個產品的核心體驗。
和之前的ios1.0.1版本相比,1.0.2版本有如下功能變動:
1,增加地圖操作模式。
2,增加到站提醒功能
3,增加社區和關系鏈打造。
4,體驗優化。
從上圖可以看出,相比于1.0.1版本,路線圖上有了公交車的位置和信息,這樣更直觀。并且可以添加下車提醒。這些功能的跟進貼心實用,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價值和競爭力。
重點來看看這個版本推出的社區功能。
社區的打造可以大大增加用戶粘性。而談到社區就不得不談用戶參與社區的原因和關系鏈的打造?
社區的魅力在于UGC,用戶在社區里面能滿足自己的貪嗔癡,這也是用戶參與社區的主要原因。
從目標用戶特征分析:用戶在公交上大量的空閑時間喜歡干什么?不外乎:聽歌,看書,看視頻,玩游戲。倘若從這些興趣點去打造社區,在產品發展道路上面對的是豆瓣,貼吧這樣巨頭的挑戰,還有我們不得不去思考,憑什么強拉用戶從原有的習慣平臺到一款交通工具產品上?所以,這不是車到哪的優勢所在。結論:基于興趣的內容可以有,但是不應該為主要內容。
從目標用戶的場景分析:乘坐公交的情景本身可以產生很多內容,例如遇到奇葩,擠得要死等等,幸福的公交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公交各有各的不幸,基于公交垂直領域的情景可以產生內容,產生共鳴,可以通過吐糟曝光等方式解決負能量,從內容的循環上來說是可行的。
從車到哪目前鼓勵拍照上傳內容以及現有社區內容來說,其社區的打造更傾向于后者。
? ? 從目前“我的好友”頁面看出,用戶被分為訪客,關注,粉絲三個屬性,這三個屬性在關系鏈和信息篩選上可以打造精英模式的社區,與“微博”“知乎”類似。這樣做的優點是存在激勵機制鼓勵用戶生成內容,信息不需要細致地聚類展示,用戶可以自行篩選內容。缺點也和“微博”“知乎”一樣,往后走面臨大咖和草根用戶兩級分化的現象,當草根的“發聲”遲遲未能得到有效回應時,參與激情反而會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關注”功能中,我已經關注,但是對方未關注我的用戶,我是不能查看他的主頁的。這種雙向關注才能查看信息的關系鏈是比“微博”這種弱關系鏈更為緊密的強關系鏈的設置,再往前走一步就是QQ的添加好友。
? ? ??是否需要雙向關注才能查看個人主頁可以被視作車到哪關系鏈強弱程度的標志。個人主頁能否被查看,取決于打造圈子的范圍與關系強弱,小圈子意味更多的私密性,強關系。大圈子意味著每個用戶的信息被大量的泛關系用戶查看,整個產品的內容需要很好地組織展示。大圈子兼顧媒體屬性,但在關系鏈上會被弱化。?個人主頁能否被查看還會影響用戶活躍,以及粉絲機制這兩個點。結合以上,隨著后面版本的更迭以及個人主頁功能的完善,我們可以反觀車到哪整個社區功能的走向。
多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