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驅動的敏捷回顧套路——簡述(原創)

“套路”原意是指編成套的武術動作,是幾代武術家研究揣摩的心血,并且在實戰中不斷改進的成果。太極拳有套路,國際標準舞有套路,甚至連電影劇本也有各式各樣的套路。其實套路,無非就是一些成套的技巧、程式或方法,由4-6段構成,有起式和收式,段與段之間非常連貫,一氣呵成。正因為套路是無數前人研究實踐并總結出來的優秀經驗,那么根據套路來練習,不僅簡單容易上手,還能使得參與者和觀賞者都能獲得良好體驗。

本文將要提到的就是這樣一個適用于敏捷回顧的套路,這個套路源于一本叫《敏捷回顧:團隊從優秀到卓越之道》 的書籍,由Esther DerbyDiana Larsen合著。我們都知道,retrospective是scrum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儀式,假設團隊已經能夠達到定期、有規律的組織敏捷回顧,那么在回顧會議上是否還會遇到如下困惑:

1. 會議超時,計劃1小時的回顧會議經常2個小時才能完成,開會就像打仗,團隊成員疲憊不堪;

2. 會議就像總結大會,一個leader滔滔不絕,1個小時里要發言近30分鐘,會議結果往往被少數人左右;

3. 團隊成員不發言,氣氛很尷尬;

4. 每次會議都是一個形式,思維枯竭;

5. 會議沒有實際性的結果出來;或者要改進的結果有一大堆,但沒一個可以用來真正被實質性地改進;

6. 團隊成員一點兒都不期待下一次回顧會議。

那么Esther 與Dianna總結的這個套路就可以基本解決上述問題,魔法般地讓敏捷回顧會議變得高效起來。簡單來講,這是一個5段式套路:

第1段是“預設會議基調”,一般是用來談feeling和expectation,采用輪流發言制。為什么有人開會不肯發一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場子沒暖夠。

第2段是“收集數據”,facilitator可以預先線下收集信息,或者現場使用模型驅動來收集會議主題相關的數據,如整個迭代的燃盡圖,承諾完成情況等。任何不基于事實的暢談是無效的吐槽會。

第3段是“激發靈感”,根據2段收集好的數據,通過頭腦風暴等工具來發散思維,具體方法可進一步延伸閱讀【頭腦風暴】相關的書籍和文獻。這個環節會將整個回顧會議推向高潮。

第4段是“決定做什么”,回顧會議是否有實質性的產出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步的效果。如果不能把大家發散出來的靈感收斂回來,則很難達到會議目的。如果大家感覺到沒有可執行的成果出來,則可以審視在這一環節是否有所偏差。

最后一段是“結束會議”,中國人經常講“善始善終”,認真虔誠地結束一個回顧會議意味著一個新迭代的開始。團隊成員也可趁此機會,向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謝意,同時還能給自己在這個sprint的付出和收獲點個大大的贊。

對于這個5段式套路具體如何實施,書中講述非常清晰,本文不再贅述。有時我們根據回顧會議的需要還可以使用一些回顧模型將2段與3段合并,變成4段式,我們接下來就主要聊一下這種技巧。模型實際上是采用情景式的圖形化或者游戲化的方式,來隱喻過去整個迭代在進行過程中人與物的狀況。采用隱喻可以引導團隊輕松地、投入地進入發散,從而達到激發靈感的目的。

4段式與5段式敏捷回顧套路

1.帆船模型 (Agile Boat model)

這是一個很容易上手的模型,它將敏捷團隊隱喻成乘坐一艘敏捷帆船的團隊,模型里的風、錨以及冰山,分別寓意在迭代過程中對那些項目有利的因素(做的好的)、不利的因素(需要改進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團隊接下來需要密切關注的)。

Agile Boat Model

2. 英雄-導師-寶藏-隧道 模型 (Hero-Guide-Treasure-Cavern model)

此模型的隱喻原理是引導團隊思考,在整個迭代過程中個體成員做了哪些事情是感到有成就感的【英雄】,給其他成員提供了什么樣的幫助或者指導【導師】,哪些知識或者技能可以被復用【寶藏】,踩過的哪些坑是可以日后避免的【隧道】。

Hero-Guide-Treasure-Cavern model

3. 3個P+拆箱 (The 3P + box model)模式

引導團隊基于人、過程以及產品3方面,將自己的感受(積極的或者需要改進的)寫下來,放在一個箱子里(box)。遠程團隊可使用Mural這樣的白板工具,本地團隊可以用一個物理箱。Facilitator 從箱子里逐一取出便簽,當場宣讀,然后按照內容進行歸類。

The 3P + box model

4. ?時間軸模式 (The Timeline model)

時間軸模式適合于較長的sprint,以及release的回顧。會議中因迭代跨度時間比較大,團隊成員有可能對過去的事情記不起來。facilitator可以引導大家按照時間順序將記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回憶起來,從而為下一步分析做好準備。

The Timeline model

5. ?經典三問題模型 (Typical three questions model)

經典三問題是最簡單,也是最通用的模型。引導者直截了當地發問三個問題:1. 在這個迭代里,什么事情做的不錯可以繼續保持?;2. 什么事情做的不好,需要避免?;3. 還有哪些方面可以改進?


Typical three questions model

6. 海星模型 (Starfish model)

海星的每一個角代表一個問題:1,什么做的好可以繼續保持?; 2,什么做的不好需要避免?;3, 我們接下來還可以做哪些事情進一步來改進我們的迭代?; 4, 哪些事情可以做更多?; 5, 哪些事情可以減少?



無論是采用哪一種模型,都是為了更加容易地引導團隊將過去發生的事情透明化,反思總結并及時調整,從而在下一個迭代作出改進。這些方法還可以根據團隊是否在一起工作來進行分類,如果借助網絡白板等工具,有些方法也可以被分布式團隊采納。我建議每個facilicator(多數是團隊Scrum master)都像下圖所示,建立并積累一個屬于團隊自己的工具箱或方法集,能夠隨時隨地被團隊復用。



坐在一起的團隊與分布式團隊的工具箱

Facilitator掌握一些基本回顧模型,在為團隊的回顧會議引入新鮮感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團隊改變常規思維,從多角度更好地進行思維發散。正如一部電影,就算是相同的故事情節,相同的套路,不同的導演設計出來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因此facilitator需要不斷實踐,對每一場會議進行反思總結,提高引導技巧,才能導演出一場有時間限制、生動有趣、情節流暢、可以暢所欲言、擁有有效輸出的敏捷回顧會議。


特別鳴謝:

本文提到的多數模型與內容,都是由我所在團隊成員集體貢獻,他們分別是:Andy, Jovo,Grover, Anders, Jun Li, Tina , GuoTao 和Yasser.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