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日,第一份工作,至今已經7年整。
2020年3月1日,個人公眾號發布第一篇文章,至今已經4月整。
于數學,時間的英文單詞“TIME”的每個字母對應的數字加起來是47。無論是4月還是7年,人生中都算是彈指一瞬間。
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時間的一些看法和最近的一些心得。
追求極致
最近在工作上,做了一個性能優化。
將一個查詢數據的A功能的所需時間從2秒下降到0.4秒。
這種類似的事情過往做得并不少,往往為了這個1.6秒、2秒、3秒、10秒鐘的性能優化花上1天、2天、甚至一周的時間。
有時候,不禁會想,為了這一兩秒鐘的性能優化,花費2~3天的時間來做這件事,這種代價值得么?
以A功能1一次優化了1.6秒為前提。
如果A功能執行100次,則省下160秒鐘,合計節省2分40秒。
如果A功能執行1000次,則省下1600秒鐘,合計節省26分40秒。
如果A功能執行10000次,則省下16000秒鐘,合計節省4小時26分鐘40秒。
功能是基礎,性能是錦上添花。若因性能有進一步的提升,讓公司的潛在客戶變成真實客戶,這也是成就感的一種滿足。
時間之箭頭向前
很多影視作品中的超能力都喜歡拿瞬移和穿越兩個超能力來說事。
至于瞬移,我覺得具備可行性。就像是歷史上的人們羨慕鳥兒可以在天上飛翔,然后制造出來了飛機。
盡管以后的人類不會進化出翅膀,至少可以通過可穿戴來實現瞬移這個功能。
而穿越,無論是穿越到未來,還是回到過去,且不說“爺孫悖論”,在技術上都不具備可行性。
穿越這種故事始終僅僅都只發生在影視作品中。
陶淵明曾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古人都這么拎得清,我們自然也應該區分虛幻和現實,好好珍惜自己美好的時光。
公眾號不忘初心
公眾號在3月1日開始維護,今天已經有4個月整。
承蒙厚愛,微信好友中至今有69人關注。畢竟我的微信好友總數還不足500人。
最初公眾號會寫一些個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
后來就覺得公眾號本身就是一個平臺,所以致力于分享一些朋友的所感所想,甚至分享一下自己所在公司的推文。
公眾號的性質漸漸地變了,該公眾號不再是簡簡單單地塑造自身品牌的一個工具,而且是分享推廣朋友趣事,好物的一個平臺。
我有個老家鄰居,有個農莊項目想拉人投資,希望我為她寫一篇軟文。我為了寫好這篇投資軟文,朋友驅車帶我去現場實地考察。初稿完成之后,她并不滿意,希望自己組織語言來吸引投資,說會給我提供素材。
后來該鄰居公司要事纏身,一直都沒有組織好素材提供給到我。
盡管我心中有憾,但我不能擅自來寫一篇軟文來介紹該農場,這樣既對不起我的讀者,也對不起我的鄰居。
所以,公眾號的初心一直都沒有忘,一直都是分享身邊趣事,好物的一個平臺。
我會繼續口頭或物質鼓勵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好物,趣事給我的粉絲們。
公眾號之將來
如果進展順利,那么公眾號將于近期開通留言功能。
留言功能開通之后,會更加注重粉絲們的反饋,將公眾號的圖文質量進一步提高。
未來可期,希望您能和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