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里,宿舍是墮落的溫床;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以前,我并不認同這句話,我認為它說的太過于片面。誰說宿舍就不能學習了,這并不是在哪的問題,學習是靠自制力的,你沒有自制力,在哪都是一樣的,該干嘛還是會干嘛的。初中、高中的時候,我們也因為一些原因會在宿舍上自習,效率也是挺好的呀!雖然以前也懂環境會影響人,但對這句話并不是很贊同。
現在,大學已經走過?,回顧這三年,我非常贊同這句話。或許,以前有異議,是忽略了這句話的開頭“在大學里”。之前沒有怎么細思這句話,最近看到有個舍友天天在宿舍“學習”,又讓我想到了它。她就像一股“泥石流”,在沖擊著我們宿舍原有的風氣。
宿舍真的是墮落的溫床嗎?高考失利,或許是我一生的遺憾。所以,那時我告訴我自己,既然放棄了復讀,來到了這里,既然覺得自己還可以更優秀,那就在大學里好好學習,把自己優秀的一面都表現出來。然而,事實并不像自己在內心所規劃的那樣。真正到了大學,就有了一種“解放”的感覺,想著:四年吶,長著呢,學習可以慢慢來,大一不著急的,要好好享受自己之前沒有時間享受的大好青春!這種想法應該不是只有我一個人有的,正是因為“你有、我有、大家有”,有了一種集體認同感,而且大學剛開始每個人都想著要和舍友、同學好好相處,所有就有了所謂的“合群”,規模往小了說,就是一個宿舍基本上是“一條心”的,所以就一起開始“放松”,于是,便出現了“在床上一躺就是一整天,手機不離手、電視劇看不停”的現象,說“宿舍是墮落的溫床”很貼切,曾經說過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都成了笑話。這種生活是很墮落,但是你一旦沉迷于其中,便很難以再自拔。墮落的久了,你就會喪失以前的勤奮,即使心有愧疚,卻又不舍脫離。所以,有的人,或許真的就是渾渾噩噩的度過了大學四年。
宿舍,顧名思義,就應該是休息的地方,我們在宿舍選擇“放松”,好像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作為學生,我們卻把我們的大把時間用于了“享樂”、“墮落”,卻又沒有絲毫愧疚,想想也是挺可悲的。放松是對的,但也要有節制,要勞逸結合,只逸不勞,那還不如回家呢,最起碼還不浪費交的學費呢!學習,要去教室;吃飯,要去食堂。在宿舍算什么呢?
其實,我個人真的不喜歡在宿舍學習的,當然,特殊情況下除外。空教室、自習室、圖書館,都可以學習,你為什么偏偏就選擇宿舍呢?別人在宿舍休息、放松,你卻偏偏要學習,本來是挺放松的,你卻非要給人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感覺就像“你看我們都在學習,就你在睡覺”,明明在睡覺的那個才是在教室學了一天剛回來的。換位思考,我想應該沒有人會喜歡這種感覺的。再說吃飯,為什么要在宿舍吃飯?懶唄,定外賣……或許你是真的有事,需要把飯打包帶回來,這我們可以諒解、可以接受,可是你明明沒事卻非要打包回來,弄得宿舍一股飯味,你好意思?
所以,該在什么地干什么就在什么地方來,學習就去教室,吃飯就去食堂,睡覺就去宿舍,計劃好什么時間該做什么。走出宿舍,新時代我們不需要學習古代大家閨秀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再說了,人家也是在家中學各種女紅、琴棋書畫的,不是天天我在宿舍追劇、打游戲的,所以,我們還是應該走出去,多與外界接觸,不要把自己“塑造”成宅男或宅女。
語氣有點偏激了,我也并不是那種能天天走出宿舍的,只是回顧自己的大學生活,很憤怒,也有愧疚,還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還有一年就畢業,作為準大四的“老臘肉”,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真的希望離畢業還更遠的學弟學妹們能好好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不要天天臥在宿舍,選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些有意義的事,不要等到快畢業的時候只剩遺憾、后悔。
從沒有所謂的十全十美、完美無瑕,只愿能對得起自己,再憶時沒有那么多的后悔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