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兩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超越感覺》。
《把時間當做朋友》
這是第二遍讀了,其實說第二遍都不好意思,因為第二遍讀的感受與第一遍一樣,一切都是嶄新的。為了不歪重蹈第一遍的覆轍,這一次一邊讀一邊筆記。現在剛剛讀到第三章現實,一共有五個小標題:速成絕無可能,交換才是硬道理,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現狀不可能馬上改變(第二個與第三個標題是忘記了又看才寫出來的)。僅僅這五個標題我竟然都記不住,為什么記不住?因為不理解。現實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是這五項而不是其他的?這五項之間是否有聯系,如果有是什么聯系?這個現實與第一章與第二章的困境、醒悟有什么關系?這五個小標題是否對應著困境中的問題?……
總感覺自己對這本書的整體脈絡、大綱不熟悉,以至于讀到第三章竟然卡住,不知道怎么出來的?為什么這么寫?(其實此時此刻我內心的疑惑、不解也并未用文字準確的表達,一方面自己感知能力差,我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另一方面,既然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問題,那么表達出來肯定也是混亂的)
《超越感覺》
這本書讀到第九章《Errors of Perspective》,其中包括七個小標題:poverty of aspects,unwrranted assumptions, the either/or outlook,mindless conformity,absolutism,relativism,bias for or against change,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與《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模一樣,我竟然記不住這七個小標題,而且是在多次重復記憶的情況下。每次回想這章的內容都要翻書查找自己忘記的標題。
感受
至此我覺得自己好像有些醒悟,我之前讀的書只能稱作是看過的忘記了。比如《把時間當做朋友》第一遍讀的時候感覺自己根本沒有遇到什么問題,感覺作業說的太棒了,然后能記住的就只有這些模糊的感覺。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糾結書應該怎樣讀,因為總是讀過就忘,更別提使用了。這兩天的感受突然讓我覺得自己是不是“開竅了”,所有的讀書方法或許都是有用的,前提是持續的使用一段時間,度過那個必經的過程,無法跨越的階段。
這種感受或許正確、或許錯誤,但我覺得我要先把那些在我頭腦里嗡嗡作響的問題一一解決。
有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