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歡《成為高效能的行動派》這個書名。
六哥,原諒我。(更加說明我不是托兒)
以下是我個人整理的精華。
兩個小時讀完前兩章(有些慢),馬上分享。
Q1: 為什么要學習利用時間?(原問題是,你為什么學習時間管理?)
我同意李笑來老師的觀點,人昂,需要管理自己,而不是管理時間。
那么,為什么要學習利用時間?
六哥說:
時間管理這種反人類基因的活動(自由散漫是人類的天性啊)更需要充足的意志力來完成。
并且,碎片話的時代,分散我們注意力和分割我們的時間的事情越來越多。
所以,你不學習,能行么?
方法:
用一個25分鐘的番茄時間保持專注。
2.大神是如何利用時間?
書里引用了梁文道的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受用:
就是能夠快速切換自己所在的狀態!!
上一件事結束,立馬能拿起書,切換進入閱讀狀態。
3.你現在屬于哪個時間利用狀態?
狀態1,很閑?
那么需要你~設定一些需要費力又不那么難的目標。其次,養成一些習慣(在我看來最重要),最后,學習一兩種和自己的工作生活相關技能。
狀態2,很忙?有很多事要做?
那么需要你,學會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其次學會保持專注,最后,學會記錄自己的時間。
狀態3.有選擇的忙,只做成效高的事情
那么需要你,利用80/20法則,做時間的杠桿應用,利用塊狀時間來關注高成效事務,斷舍離低成效事務。其次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充電。
想想你是哪個狀態?
六哥說,日常生活里,我們都是口是心非。
我們制定的計劃都是為了滿足未來的我;而朋友圈,微博,才能滿足當下的我。
快速治療方案:結構拖延法+21天習慣養成+社群監督。
4.如何在21天治療拖延癥?
一項著名研究,重點考察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批人,探尋他們高效率的秘密:他們都有每日“待辦事項清單”,還有頻繁審視的習慣。
制作清單,找出“三只青蛙”~三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你必須做,別人替代不了你,做了得到的回報非常大的事。)
利用帕累托定律,每天花20%時間,集中精力對付他們!
就是摸索自己做事情效率最高的時間段,
吞青蛙!別細嚼慢咽。
注意:習慣的養成都是需要循序漸進的。
習慣養成1.早起
早起可以訓練你的自控力和意志力。(我深有感觸)
早起后養成的習慣:(4個)
a.晨間筆記:回顧昨天,簡單總結。(1個番茄鐘=25min)
b.鍛煉:身體是戰斗的資本。(1個番茄)
c.閱讀:(1-2個番茄)
d.處理工作(1個番茄)
無論是早起還是夜貓型,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來定。目的都是一樣的:用整塊的時間來完成重要的事務。
未完待續…………等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