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第一次考試,應該是小學入學第一天,我的班主任語文老師對我進行的面試,考我是否識字,那時候好天真爛漫,我很驕傲的跟她講,什么字都會寫。但是她只考了我寫自己的名字,然后就輕松的入了學。對了,那時候是不劃分片區入學的,想上哪個學校去報名就是了。
雖然沒上過幼兒園學前班,但是入學前,我媽教我認識了好多字,家里還訂了好些兒童讀物,這在那個年代是很超前的事,也對我后來在小學里的學習幫助很大,在我媽眼里,我考個重點初中肯定沒有問題,于是小升初考試的時候,在我媽的指導下,我只填寫了一個志愿,就是最重點的那個初中,而且還在“是否服從分配”那欄填了“否”。這下可害死自己了,最終考試成績離重點初中差了不止幾分,而且一直等不來分配消息,因為不服從分配嘛,所以沒得分配。后來還是我媽去找了關系,好歹讓我進入了一個新建的初中,成為它的第一屆學生。這次考試失敗還導致對我期望那么高的我媽大病了一場,我內疚了好久。
上了初中后,我漸漸的在長大,開始了叛逆時期,跟我媽的意見常常不合。由于有了小升初考試失利的教訓,我對自己的實力也認識得更加清醒,于是在填報中考志愿時,口頭上答應我媽還是填寫那個最重點的高中,但是實際上我退而求其次,填寫了第二重點的高中,還被錄取了,感覺人生中第一次為自己做了次主。媽媽雖然不太高興,但總算也是咱們市排名第二的高中,不至于那么丟人。
順利晃悠到快高考的時候,由于家里發生災難性的事件,填報高考志愿時我媽沒幫我指揮,是大姨父幫忙篩選和建議的。我選的每所大學都是外省的,都離家挺遠。那時候我還沒聽說過一本二本這種說法,但是后來我被分配到的大學應該算是二本,而且離家非常非常遠。估計后來我媽在大姨他們面前有提過,這個學校太遠了,而且我畢業后就待在外地,估計大姨父有點覺得愧對我媽。上次回家,大姨父還幽幽的問我,去了那么遠上學后悔過嗎?我非常肯定的跟他講,不后悔。希望大姨父能釋然。
一次次的志愿填報,讓我跟媽媽之間也走得原來越遠,不僅是路程離得遠,心也遠了。如今也當了媽媽的我,好渴望能跟自己的媽媽也能親密無間。我要努力把拉開的距離再一點點填補起來,幸好,我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