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態度_王邇淞
l如此復雜而獨特的視角,直接反映了侯導演的文化史觀:「文化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手工技藝的歷史?!顾?,他在影片中反復引用法國人類學家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的那句名言:「技藝,是人在宇宙中為自己找到的位置?!?/p>
l逐漸富裕的我們,也逐漸失去了手工的傳統,現在只能借助把賞古玩來想象祖先們那技藝超凡的身影。不知何時,「技藝的心」已離我們而去。文化的傳承究竟如何被切斷?面對這個幾乎無法回答的問題,我只能再次引用列維施特勞斯的另一句名言,并以此來結束本文:「剎那間捕到的文化特質,最能代表該文化的深層意識。」
評: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太過于急躁,而且這種急躁,不是一兩人的特性,而是時代發展大背景下幾乎所有人都具有的特性。我可以確定,中國也有類似于巴黎郊區的老太太,也有那樣的耐心和技藝,但是他的耐心和技藝卻無法換取類似于香奈兒公司所給與的價值回饋,而周邊的人卻靠著所謂的“技術”,發家致富,試問中國的老太太及時能夠坐的住,她是否還能找到繼承人呢,如果能,那你愿意嗎?有人創造藝術品,還要有人欣賞才行!
l馬薩羅老頭兒以平淡的語氣說出了一句頗有震撼力的話:「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這句簡單的話語中包含著真正的「工匠精神」。父親在向他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與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必須具備的特質。
l今天,當全社會都在以規模來評判商業價值時,當我們這些世界工廠的車間主任們,一邊興奮地沾著唾沫點數鈔票,一邊憤憤地質問「怎么中國就不能產生奢侈品牌」時,有沒有想過,咱們還有多少那樣的社會基石和精神實質?
評:我們都知道中國現在的基本矛盾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而且從中國的全局看,物質需要要多于文化需要,因為有很多人還沒有脫離貧困,一部分脫離貧困的人呢,借著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原因多種多樣,所以土豪很多,但是真正有文化涵養的富人比較少,大家都很浮躁,因此發財致富才是中國大部分人的迫切需求,窮的人先要盡快富,富的人呢,想要盡快更富,誰有時間去為幾個所謂開創先河的工藝品而浪費“寶貴時間呢”數錢數到手抽筋才是大家真實的愿望。我可以預計一下,八十年以后中國人的心態可能會變得更加平穩一點,大家的對于文化的需要才會由廣場舞慢慢變成工匠的藝術,這樣的話,有了穩定的市場,我們還愁藝術品的誕生嗎?
l一位搞手表收藏的朋友曾這樣對我說:「從一個人戴的表,你大致可以判斷出他的身份。如果他戴的是勞力士,甭問,這人肯定是個暴發戶。如果戴的是浪琴,那他一定是個學者。」
l千百年來,一代又一代,我們在對「買櫝者」的嘲諷中,不知不覺地喪失了追求精致的執著,喪失了尊崇工匠的傳統,也喪失了曾經高超的工藝。
評:我想說的是我們并沒有喪失這種高超的工藝,而是沒有愿意花大價錢欣賞這種高超工藝的人!
l大阪的交易商們為了準確掌握米票的價格走勢,便以蠟燭圖的方式來記錄每天的各項價格(開盤價、收盤價、最高最低價等),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的分析預測方法,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酒田戰法」,它成為了當今股市中K線派的理論基礎。今天的股民們也許想不到,他們每天都看的K線圖,竟是源于400多年前一位日本政治家的謀略和一批貴族的奢靡。
l看看法國,如果沒有當年的宮廷、貴族及上流社交圈,又怎么會有今天的奢侈品產業呢?再看看現在巴黎滿大街的日本人,每天下午巴黎高級面包店前排隊的人中至少一半的東方面孔,上前一問,都是日本人。有了這樣的消費階層及其示范效應,才有了滋生奢侈品牌的土壤。
評:我上面說過,有市場才會出現奢侈品,有足夠大的市場才會出現本土的奢侈品。但是講到這里,我還想說一句,我從來都是支持藝術的創新和更迭,但是這種藝術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在當下中國形成奢靡之風,我覺得還不如讓這種藝術死亡,奢侈品就是奢侈品,“奢侈”二字至少在中國是一個貶義詞,那些錢多的沒處花的富人,怎么去買奢侈品都不為過,怎么去攀比都不為過,可是現在中國的情況是,這種富人還不夠多,而且他們中的很多人品味還都比較差。如果說將來中國人每一個人都能將香奈兒當做日常使用的寶寶,我也感到很高興,不過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香奈兒”也就不會是奢侈品了。
總之,要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藝術不僅僅為奢侈品服務,也為普羅大眾服務,兩者都要有的它的受眾。切不可把藝術與奢侈品劃等號。
l星巴克之所以不放棄客人,是因為它依靠來客數增加營收,因為它不能任意提高客單價,「不放棄」造就了星巴克的品牌宿命。愛馬仕之所以肯放棄客人,是因為它不靠來客數增加營收,因為它可以任意提高客單價,「肯放棄」形成了愛馬仕的品牌內涵。放棄與否,便是劃分是否是奢侈品的一個界限。
評:作者說的這一點我還是很贊同的,一家企業創立時如果搞不清楚他的產品受眾自然而然就沒有辦法做出符合這家公司風格的產品,就會什么雜七雜八的都去生產,結果形成不了公司品牌,沒有固定的受眾,經受不住大風浪。就像idol,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找到一群風里雨里都在機場接你的粉絲。
l隨時處于家族成員監管之下的CEO,不會罔顧全體投資人的利益而冒險擴張,因為整個家族就是最大的投資人,他們的利益與所有的投資人是一致的。所以,當福爾德正帶領雷曼大肆擴張之時,剛踏入華爾街這塊欲望之地的托馬斯卻對記者說:「我們不跟同行比速度,我們要的是良性增長,而不是快速擴張。」
評:其實可以把問題簡單化,奢侈品就是奢侈品,不是白菜土豆任何人都可以輕易擁有,他們勢必只是一小部分人的玩物,所以擴張這么快目的是什么?笨蛋
l這不禁讓我聯想起了20世紀70年代油價的高漲導致全球經濟步入衰退時,西方國家也有過一個類似的統計報告,發現女性裙子的長度與經濟的繁榮度成反比,經濟越繁榮,裙擺就越短,女性就更愿意多暴露身體,反之亦然。由此看來,現實生活中反映景氣度的指標還遠不止「口紅指數」一個,恐怕還有「裙擺指數」、「厚薄指數」、「色彩指數」、「性別指數」、「暴露指數」、「靚麗指數」,等等。而所有這些「指數」,歸根結底,無非都是人的「心情指數」,它們無聲地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看法
l【本經】 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譯文】:用兵打仗是一種詭詐之術,需要運用種種方法欺騙敵人。所以,明明能征善戰,卻向敵人裝作軟弱無能;本來準備用兵,卻偽裝不準備打仗;要攻打近處的目標,卻給敵人造成攻擊遠處的假象;要攻打遠處的目標,相反卻偽裝作要在近處攻擊;敵人貪心就用小利來引誘他上當;敵人混亂就乘機攻取他;敵人實力雄厚就要謹慎防備;敵人強大就暫時避開其鋒芒;敵人容易沖動發怒,就設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對于小心謹慎的敵人,要千方百計驕縱他,使其喪失警惕;敵人安逸就設法騷擾他,搞得他疲勞不堪;內部團結的敵人,要設法離間他,讓他分裂。在敵人沒有準備時,突然發起進攻,在敵人意料不到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凡此種種,是軍事家用兵取勝的奧妙,只能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是無法事先規定刻板傳授。
評:從保時捷陰謀和中東人的收購奢侈品品牌看,做生意就是打仗,需要對法律,對人脈,對周邊的一切都保證熟知,加以充分利用,這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l巧克力優質與否的核心在于可可的百分比,這是判別巧克力檔次的基準,只有高可可比例的巧克力(即所謂的「高純度巧克力」),才有可能成為頂級巧克力。這就是我的「巧克力觀」
評:寫巧克力這一章,感覺作者在意淫,在給讀者強制輸入價值觀,無論是巧克力還是紅酒亦或是其它,都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是因為有錢人,有地位的貴族喜歡它,他就變成了奢侈品。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一件物品成為奢侈品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滿足稀缺性,就是想要的人很多,但是只有少部分人才能擁有,這是經濟學的觀點??墒亲髡咚岢龅娜鹗可徎蚋璧坭?,他們生產的大部分巧克力已經不是由產量十分稀少的頂級可可豆做的了,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他們已經不能算是奢侈品了,可是就價格而言,他們仍然自命不凡。所以做奢侈品,一定要搞清楚經濟學這樣一個基本的概念。
l當吉利宣布要并購沃爾沃時,現有的沃爾沃車主們無不奔走相告、一片恐慌,潛在的買主們更是退避三舍、另選品牌。
評:這個特別像土豪帶著大金鏈子,手里拿著Gucci,嘴里吃著哈根達斯,全然不協調,Gucci和哈根達斯都會哭暈在廁所的,所以并不是有錢就能裝貴族,更需要的是涵養和氣質。吉利收購沃爾沃,由于吉利實在是拿不到臺面上來,所以即使沃爾沃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有辦法脫離吉利的這種低端貨的影響。
l殊不知,比咱更愿意出高價買心態的大有人在,現在國際上流行的醫療旅游就是這種趨勢的表現。在旅游產業非常發達的泰國,就有一家號稱五星級的旅游醫院,它已經連續幾年被評為全球第一。它看上去一點兒都不像個醫院,反倒更像一家高級酒店。挑高的大堂裝修華麗,還有一座噴水池,里面麥當勞、星巴克和日本料理店應有盡有。掛號就像check in,接待人員會為你做好一切安排;候診就像泡茶館兒,有女招待為你端茶倒水。
l這家頂級的醫院顯然是針對醫療旅游的外國游客,如果因為治療而需延長簽證,移民局官員會到醫院上門辦理手續。如此手段經營,可見其「心態」的高品質。所以,這家醫院每年都要接待不下幾萬名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患者,其房價每晚5000元的高級套房,客房入住率總是100%
評:這種醫院中國要去學習嗎?政府不需要,而個人需要,個人可以把這個當做生意,也可以來刺激自己好好努力,以后感冒發燒的也要有住酒店的感受。可是政府不需要,原因很簡單,如果把奢侈態度拿給中國幾千萬的貧困線以下的民眾看的話,他們會瘋的。
l很自然的,他們也將目標對準了日漸富裕的中國大陸正在興起的高端治療市場。在這個「強敵環伺」的環境下,我們的「那些醫院」,如果再不好好兒給人「扎針」,早晚有一天,自己也會被那些外來的同行們,狠狠地扎上一針!
評:作者這個建議如果是對國營醫院提的話,那么作者的“意見”就有點像廢話了,熟不知現在的中國即使國營醫院也屬于稀缺資源呀!
l胡潤全球最古老企業沒有中國企業,也許問題根源不在企業個體,而在整個民族,在于這個民族的精神特質,她如何對待傳統,她是否重視傳承。至少從這個榜單上我們可以發現,越是尊重傳統、注重傳承的民族,越是更早地走向現代化。這就像一道分水嶺,它分開了企業的歷史命運,也分開了民族的發展歷程。
評:這一點是要結合中國的國情來說的,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建國初的新民主主義又到之前的社會主義一直到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對于經濟的影響過大,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形式也發生了幾次根本的變化,我們很難想象在這樣的社會變革中,百年企業或者能夠轉變為經濟產出的手工業能夠堅持到今天。所以這不是民族的精神特質的影響,更別扯到我們中國人對于文化傳承的態度。
l我也看到了她心中的那個小魔鬼──欲望,其實何止是她,你我皆凡人,誰又能擺脫欲望的心魔?更何況這充斥著奢華與財富的時尚業,將人類欲望的本能,表現得更加赤裸。無論是占有欲、表現欲還是享受欲,都像是無形的手,牽引我們朝耀眼的奢侈光環膜拜下去。
評:欲望和稀缺性嘛,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原理
l曾有記者問當時的法國總理(按時間推算大概是利昂內爾·若斯潘(Lionel Jospin)):「你覺得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嗎?」的回答是:「不。因為她沒有價值觀可以輸出?!?/p>
評: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去思考,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問題,之所以中國還沒有比較有代表性的價值觀輸出,但是并不是代表我們沒有價值觀輸出,否則什么功夫呀,熊貓呀,瓷器呀等等,為什么會成為外國電影中常見的意象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中國的電影市場大嗎?不是的,而是這些中國的傳統元素可以轉變為價值輸出,而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中國現在在強調“文化自信”,恰恰是在促使國人自己尋找轉化文化元素的方式,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文化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促進力之一。說白了,不是我們沒有,而是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做,這位法國總統你可千萬別誤會。
l施蟄存把石秀與楊雄被「逼上梁山」的過程,做了與原著完全相反的解讀。他認為真正的導火索不是楊雄妻子潘巧云與和尚裴如海的通奸,而是因為石秀愛上了潘巧云這個風情萬種的女人。盡管石秀曾拒絕過她的勾引,但其實他內心深處卻極度渴望著潘的肉體,只是「義氣」二字讓他不敢正視自己的情感。敢愛敢恨的潘巧云看穿了石秀的「虛偽」,對他由愛生恨,反手陷害,這讓真正愛她的石秀陷入情感的絕境。如此激烈的天人交戰,并不能壓抑石秀的欲望,反而令他對潘巧云肉體的渴望轉化為嗜血的躁動,這便解釋了他為何要以一場徹底的殺戮來了結此事。
評:這個作者可真是敢寫,不過經他這么一分析,這個以人性本質為基礎的邏輯還是很具有說服力的,試問哪一個正常的男人能夠經受住潘巧云這樣女人的誘惑?不過從女性的角度看,也無需擔心,一個男人的身體可能很容易得到,但是想要得到他的心還是很難的,這就像亦舒作品《我的前半生》描述的陳俊生,即使家有嬌妻,相貌不知甩出“小三”幾條街,但是俊生仍然冒著成為眾矢之的的風險選擇成為出軌的男人,和在生活中關心她,真正懂他的人在一起,這個出軌責任在誰呢?一方面是委曲求全,索然無味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有著美好憧憬的愛情,對于陳俊生的這樣一位具有現代氣息的高級白領來說,我想絕對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評判。最可笑的是,他的嬌妻居然還不知道自己輸在那里,可想而知,和這樣的女人生活在一起該有多么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