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時候,我特別羨慕班里一個同學,他叫王瑋民。
他家里有一個服裝廠,他爸爸開著一輛四輪尼桑轎車。
那時候,誰家要是有輛鈴木SUZUKI gs125就已經特牛逼。
現在在村里賣海蠣盒的婦女茹啊,十幾年前就開始在擺攤了。
那時候一塊海蠣盒,才五毛錢。
小時候家里不算窮,因為,那個時候大家都很窮。
放學了,一群饞嘴的熊孩子跑到茹啊的小攤面前圍觀她炸海蠣盒。
那時候燒的是柴火,小攤旁總是堆著一堆撿來的樹枝干葉,炸海蠣盒講究的是火候,火一定要夠旺。有時候客人多,茹啊忙不過來,我們就在旁邊幫她往灶里添柴火,每次一群熊孩子就添得特多。“好了。好了。夠了夠了,不要再加了。妖秀啊,給我加這么多。”然后我們悻悻地退到一旁去,等著下一次火力不足時再次為小灶輸送彈藥。要是哪天有個小伙伴意外得到一筆零花錢,便在眾目睽睽之下,找茹啊買海蠣盒。然后,在眾人羨慕的眼光中,雖然怕被搶食,但又舍不得那么快吃掉,所以慢慢的一口口的品嘗。小伙伴們集體流口水。
這是我們這些窮孩子的生活。
另外一種生活叫王瑋民的生活。
他相當奢侈,幾乎每天放學都會去買,有時候竟然還買兩塊!任性!
那時候,我覺得海蠣盒是世上最美味的東西。
那時候,我覺得有錢,真好。
那時候我想,等我有錢了,我要買三塊海蠣盒。
2
上大學的時候,海蠣盒已經漲到5塊錢了。
有時候放假回家,經過小攤看到茹啊在忙,興沖沖地就跑過去幫她添柴火。
那口灶竟然用了這么多年。
“好了,夠了夠了,妖秀啊,放這么多會害我火滅掉?!比惆∵€是老樣子哈哈。
我的零花錢已經可以買很多很多塊海蠣盒了,但我從來沒有買過三塊。
大學認識了一個好朋友,就讀廈大國際班,絕大多數情況見面都是他來福州辦理留學事項或者考試。
每次都是學校生活區的學生街。
每次都是他買啤酒,我們買菜。
每次都喝到凌晨,從來沒有醉,卻給校園綠化事業隨機貢獻了不少養料。
他說話溫文爾雅,舉止彬彬有禮,生活卻也十分接地氣。
大學畢業,我參加工作,他出國留學。
留學回來后,我們見了一次面,他開著他的奧迪來接我。我懵逼。
我想起了他出國前有一次喝醉酒對我說:“有機會我帶你坐一下我家里的直升機?!?/p>
我:“呵呵,我就喜歡你這一本正經胡說八道醉酒的樣子?!?/p>
靠腰!啪啪打臉!
我有眼無珠。
回想當時就算喝醉酒,他也沒有絲毫炫耀的語氣。
他就是那種吃得下路邊攤,也敢穿著拖鞋去五星級刷卡抖都不抖的人。
那時候我覺得,有錢人怎么還可以這么低調謙遜。
3
今年元旦,在常熟往無錫機場的公路上。
一輛銀色的瑪莎拉蒂轎跑。
這是我坐過的最好的車。
開車的是一位民營老板。
17歲當學徒修理摩托車,20歲倒賣BB機賺了人生第一桶金,第二天拿去放高利貸,第三天,那人卷款跑路。第四天,破產。躺家里,想著怎么死。過山車的經歷,他只用了不到一個星期。
這次我在他家里住了兩天。從拖地洗衣服,到女兒做作業削鉛筆,再到她老婆外套紐扣松了這種針線活,他通通樂此不疲地包辦了。一個這么事業有成的人,在家里竟然還這么溫暖有愛!
一路上,他跟我講述從他出來修摩托車到現在走過的每一步,每一段經歷以及背后的心路歷程。勤奮,是他告誡我的他認為最重要的品質。我認真聽著他的每一句話,不由自主地熱淚盈眶。
他說:“人不要攀比,這個社會,有錢人太多了,多到你數不過來,有錢到你想象不到。所以呢,現在我過的日子,我很知足。有房子住,有車開,小孩子懂事,每年收入也穩定在三五百萬,這樣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簡簡單單的,夠了?!?/p>
我腿一軟。當時王老板的一個億小目標我也腿軟。
到蘇南碩放機場候機時,我在想
原來不是所有的有錢人都生來就是有錢人。
Man,你一定要“勤奮”!
4
我比較幸運,剛好身邊有一些有錢的朋友。
我不是想吹噓我認識有錢人有多牛逼,因為我自己還是一個奮斗在路上的窮苦青年。
想創業缺錢時,我也沒有開口向他們借過一毛錢。
奴顏獻媚的事我干不來;但是用心體會虛心學習,這事得往死里干。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你體驗過一種生活,就相當于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而在任何看清內在本質的事物面前,我們都沒有理由把自己看得卑微。它不在是遙不可及的幻想,它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生活。如果你想追求這種生活,那恭喜你,接下去你至少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假如你發現原來這種生活與你的想象截然不同,你決定珍惜自己眼前的生活,那也恭喜你,你已經懂得了尊重生活方式的多樣性。人有高低貴賤,但自己選擇的生活沒有。
“當我在抱怨我窮得沒錢買鞋時,我發現竟然有人沒有腳?!眲e抱怨,因為世界上最窮的人不會是你,是一個法國人,名字叫Kerviel,這哥們負債49億歐。想想他,你就不覺得自己窮了。有錢的人也別目中無人,現在的社會有錢人比農民工還多,而且還相當低調。
我不再比較。
最重要的是,在人際交往中,我不曾擔心懼怕過對方的身份。
謙遜自信,勤奮努力。
不傲不燥,不卑不吭。
某個瞬間,我意識到這些是那些有錢朋友對我的影響,也是他們給予我的最好的精神饋贈。
這種力量,會一直伴隨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