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

刻著時代印跡的職業,正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我們只能通過斑駁的老照片和文字,來回憶它們往日的風采

? ? ? ? ? 今天傍晚放學回家,慢悠悠地去拿快遞。路過橋轉彎的街口,看到很溫馨既有感到可惜的一幕。

? ?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我也不知道有多大年紀。他的頭找不出一根黑色的頭發,雪白雪白的眉毛,銀條般的胡子,笑起來有幾個大縫隙。就是這樣的老人家,佝僂著背將頭埋在傘里。查出損壞部位后,磨去傘骨的銹跡,再用舊的傘頭,鋼絲,傘柄重新組合,最后把傘面縫好。

?他有個八寶箱,里面裝著傘軸,把手,支架,傘骨,針線等零件。

? ? 他說,只要不是刮大風,下大雨,他都會在這里。

? ? ? 今天的天氣只有十度左右,天空看不見一點藍,冷風里帶著一點濕氣。只穿一件破舊可干凈的軍襖的他闡述,現在越來越少人需要到我們了,以前還能靠著門手藝混口飯吃,現在真的不敢奢望了,更不要說會有徒弟學這個了。

? ? ?很快結束了我們的談話,他騎著他的90年代28寸的大單車回家,也許是比較年老的原因,單車也是有點顫抖地顛簸著。看著他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視野里。

? ? 只是這樣子的老人,我很佩服他的堅持,也很心疼他的堅持。

? ? 對于傳統的東西,素來都抱有敬意。

? ? 對于一直做傳統的匠人,更是佩服不得已。

?他們,靠著這門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

?他們,也許被很多人說這個不掙錢,放棄吧。

? 他們,只是不知不覺中把自己都賣給了藝術。

? 其實還有這樣子的他們。

剃頭匠

篾匠

在老街深巷,一聲吆喝--“磨剪子嘞,鏘,菜刀。”可忙壞了家庭主婦們,紛紛找出鈍刀,銹剪子。

彈棉花,這手藝在羅定舊戲院路,去羅職院上坡路也會看到。尤其天氣熱時,那個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