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無需刻意練習,卻不得不堅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帶娃,所以媽媽群這個神奇的自愿組織隨處可見,有人調侃媽媽們比百度知乎知道的更多!
早上,一個媽媽群里來了分享“愛自己從保持興趣開始”。感覺被醍醐灌頂。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所有物種生命的意義,在于生存和繁衍后代,人類也不例外。上億年的進化中,從人類逐漸有思想,并且用思想指導活動的時候,世界就不一樣了。這些活動產生了生活,包含了更多的追求,情感的,物質的,精神的······而對于中年女性來說,生活的意義,應該不只是帶娃養娃。但是娃能讓我們發掘出更大的潛力。
上周,我問我家P先生,人為什么活著?他一時盡無言以對。“人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我回答他。
人活著,是一個進行時-ing格式的,除了每天忙于瑣碎的生,還要忙于活。而活,在新華字典里有個解釋:生動,不呆板,機靈,有生氣。這就是美好的讓我們有生氣的事情。投入精力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才能活得更生動,才能讓人生不在瑣碎里變得乏味。
在有限的生命里,還是能擠出讓我們變得更美好的時間!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著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是滿臉的皺紋啊......"
《時間都去哪兒了》王錚亮的歌,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我也曾聽得落淚,更加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
1、時間規劃中,一定要安排出盡孝時間。
父母建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老去,人生只剩歸途。我的父母常說,看到我的寶寶,恍惚間還是我的小時候,只是轉眼間的時光,我也身為人母,而他們感覺還沒活就老了。我們父母那一代人,都是為了兒女犧牲頗多,年代不允許為自己而活,最多也就是活個夕陽紅。但大多數的父母,還是為了多為獨生子女這一代的我們,還在奉獻著自己的余熱。
盡孝要趁早。那個曾經抱我們在懷里,教會我們走路說話的他們,每一天都在老去。特別親近的朋友H哥,2017年暑假前還兩家人一起在吃飯,和阿姨聊天,開學的時候就在料理后事了。感慨之余,看看自己的父母公婆,突然有些慶幸和珍惜。
盡孝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因為父母需求都不同,有些父母需要拮據,資助就是盡孝;離得近可以安排出專門時間探望,離得遠視頻也很不錯,總之要找到最合適的方式。
2、時間規劃中,一定要安排自己的愛好時間。
現在剛撿起來寫寫畫畫的習慣,雖然有快樂,但是有時候也會覺得辛苦和吃力。白天時間太過于碎片,無法深度思考,每天晚上都是挑燈夜戰。21天。習慣養成,我相信習慣成自然之后,這種痛并快樂的感覺,就會變得快樂越來越多。
如果說運動是修身,那么興趣愛好一定是修心的。我選擇先從修心開始,內涵才是一切的本源。不管你喜歡讀書、寫作、畫畫或是烘焙、插畫、音樂、旅行······總有一件事情能讓你覺得生命在流動,讓內心充滿美好。這樣我會從繁瑣中抽離出來,反而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有天和我家先生拌嘴,很意外,我沒有和他持久戰,而是回他:“親愛的,我沒時間和你吵,忙著呢~” 他愣了,不說話,等情緒過去了,也覺得沒有意思,這樣也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爭吵。生命里總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
2016年在喜馬拉雅上聽到《夏說晨讀》的宣傳語:“愿你每一天的堅持和努力的汗水,都化作未來驕傲的樣子!今天的選擇成就了明天的自己。”
3、時間規劃中,一定明確事件的目的。
最正確的做法,是在《你的時間有限不要為別人而活》這本書中看到的方式,先畫人生金字塔,規劃出人生夢想,再分解到年,月,日。我現在還沒有這樣的宏觀眼光,站在自己頭頂上,看自己人生列車的軌跡該如何前行。但我知道今年大致的方向,以他人為榜樣,設立目的,每月有主題有重點的活著,每天積累一點。想起去逛奧特萊斯,我提前在網絡上了解好地圖分布和大致情況,根據需求,在有限的時間,安排出重點逛的幾家店,瀏覽的幾家店,和根本不用看的店。這樣總比一頭扎進去逛,不明主次,亂逛一通,收獲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