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過年這件事,有多少人期待著,而又滿懷顧慮。
- 1 -
“耶,太好了,我的呱兒子回家了。”朋友圈最近興起的養蛙熱潮,讓周周的很多同事也甘愿成為每天盼著青蛙兒子歸來的佛系老人家。
辰辰大概是玩得最瘋狂的那個了,她的蛙,叫嚶嚶嚶。這樣不走心的蛙名,她卻說這樣好養活。
臨近過年,她每天期待著青蛙回家,自己卻不想回家:“真不想回家,又要被催婚了。”
這應該大多數人都遇到過的場景,一家人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然后哪個不合時宜地說了一句:“你們看隔壁老王家,都抱了第二個孫子了。”然后所有人把眼光就聚集到了你身上。
然后大家仿佛發現新大陸了一樣,眼里放著光地開始東一句西一句“有沒有女朋友呀?” “打算什么時候結婚呀?”“什么時候讓你爸抱個孫子呀?”
心里奔潰的你,低下頭默默吃東西,嘴上還要帶著滿臉笑容。往日應對客戶談笑風生的人,卻在小小的餐桌上敗下陣來。
怎么記得他們不久之前,還對我說的是:“這事不急呀,等工作什么各方面都穩定了,再來考慮這些。”
迎合別人真的是很累的一件事,過年真是場好難打的仗。
大概著世上最可怕的,莫過于七大姑八大姨的嘴巴了吧。“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和你差不多年齡,年底已經拿到了XX的年終,你也差不多吧?”然后你笑著撓撓頭:“沒那么多,下年我會繼續努力的。”
其實我們心里想的是:“和你同樣年紀的大媽,有的牙齒都掉光了,你怎么不去掉?”
有幾百句想頂回去的話,也都要吞下去。多么刺耳的話都得滿面假笑地感激她們的關愛,不然會被當作不懂事。
當尊重被肆意對待的回家過年,沒人會喜歡。
- 2 -
小時候的春節才叫過年,現在頂多算放假。
時間向前,時代巨變,可是再也沒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了,沒有花花綠綠的裝飾,也沒有挨家串門的熱鬧。鞭炮聲少了,孩童時那些久違的儀式感和期待感,也少了。
生活越來越好,年味卻離我們越來越遠。年味被一點點塵封在兒時的回憶里了。
忘不了大學時候,那是看著別人搶票回家像在聽故事的年紀。大家艱辛地熬過期末考試的幾天。慶祝著考試的結束,然后美美躺上一天。
忘不了第二天收拾好行李箱,打包好快遞盒,推開805宿舍的門,踏上歸家路上的快樂神態。
現在即使再回到母校,看著那些意氣風發的孩子,互道再見。回頭也只剩下是空蕩的寢室,耳邊只有樓道里砰砰作響的行李箱聲。
感覺變了,回家和過年的心態,再也不似從前。
- 3 -
我害怕見到那些在家鄉工作,過得很好的老朋友老同學。不是眼紅,不是不甘,只是怕某個瞬間,萌生了退意。
聽著他們講有很多空閑時間做喜歡的事,聽著他們講可以陪著家人有很多美好時光,你怕自己會想回到那片蔭庇下。
也怕他們本來善意的一句:“你在外面過得怎么樣,也不錯吧?”明明已經下定決心不為所動,卻害怕那一刻,太多東西涌上心頭。
大家本來是一起走的,你唱著興高采烈的歌,感覺周圍都是鳥語花香,你開開心心往前奔跑,回過頭卻發現只剩你一個,天黑了。
我們冷暖自知,卻害怕自己被美化過的脆弱,被無情地擊倒。
但即使再不愿意,家還是要回去,父母在,人生便有歸處。
只想請你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每一個回家過年的人,都需要被溫柔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