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寫作群里閑聊,一位朋友分享了一篇關于范雨素的文章,看后,真的是心頭一震,范雨素,一個大城市中的育兒嫂,一個城中村里的文學愛好者,一個嘗過命運的苦酒與甘霖的女人。她戳到了無數渴望通過寫作逆襲人生的文字愛好者的死穴。
近日,她的一篇題為《我是范雨素》的自述,以質樸的表達、真摯的情感,收獲了很多人的贊嘆和眼淚。
文學是什么?對于范雨素,這或許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訴說,以此審視自己的生活與夢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援引鳳凰網
文學是什么?在寫作的我們不妨都停下手中的筆,靜下心來問一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
寫作是人的某種愿望和情感受壓抑時一種孤獨的表達方式。我們看著別人光鮮亮麗的人生、討論著階級的固化和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許多人同祁同偉一樣,渴望著勝天半子,哪怕跪著。
命運對范雨素來說同樣也是不公平的,她只是千千萬萬北漂族中最最普通的一員。記得在北京留校實習的經歷,學校在昌平,實習公司在亦莊。每天早上5點起,頂著呼嘯的大風,坐半個小時的地鐵到沙河趕6點45的班車,至今忘不了一個人拉著行李箱在高架橋下狂奔的身影,也忘不了在晚上9點由于下錯站恰巧手機沒電時的恐懼與無助。
北漂是辛苦的,當我坐在車上,看著密密麻麻的人從破舊的房屋中走出來上車時,我又感到自己是多么幸運,還可以在大學享受著自己的青春,不用背負生活的重負。
“我不是寫文章的人,我靠做苦力謀生?!?/b>
明明白白的大實話,只是許多人不愿意聽,也不愿意承認,最后大家還是得靠做苦力謀生。你的文學夢,不如說是跨越階層的夢,更不如說是給人生開個掛的夢。
在群里,大家總忍不住叫我老師,我真的只是一個學生,不僅在現實社會中是,而且在文字面前,我們人人都是學生。只有先來后到之說,沒有高低優劣之分。
昨天,我批改了幾十份群友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我簡直無法下筆,為什么呢?因為他是在描繪生活,他是在表達自己,他是在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存在。對于這種用心寫成的文章,生活已經批改過了,我如果再妄加評論,豈不是狂妄自大?
“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b>
范雨素和幾十位有文學興趣的打工者組成了文學小組開始寫作,她還說:"而且我也沒寫過多少東西, 沒有感情我寫不出來。"
捫心自問,我們寫作是為了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呢,還是自己的欲望?
如果是前者,那么只是讓你記日記,不公開發表,你寫作的目的是什么呢?
如果是后者,從后往前推,除了寫作,你還會通過什么方式來滿足呢?
你的急躁,你的好大喜功,你渴望的速成,當真配得起你說的文學夢?
“我沒有想過很復雜的事情,比方說買房子,也沒有想過養老,所以也沒有什么精神負擔?!?/b>
“做一個純粹的人,做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有時候我們覺得命運不公,恰恰是因為我們不夠純粹,心中被一些雜質影響的太多。如果祁同偉知道當時的一跪會換來最后飲彈自盡的下場,他還會選擇勝天半子嗎?是,生活沒有給他想要的,但已經給了他的東西他卻不夠珍惜,他想要的太多了。
反觀易學習,他也是草根出身,勤勤懇懇幾十年,最后卻成了市長,得到了許多人渴望得到的東西。
張愛玲曾說過:“出名要趁早?!蔽矣X得這句話對現在許多包括我的年輕人毒害頗深。她說的太簡短了。
那些已有了幾代積累或者天賦秉異的人,的確要趁早出名,好在青春年華有所作為,如同張居正,年紀輕輕就應該到中央歷練。但,對于更多的人來說,出名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更好的方法是修煉自己,讓自己保持一顆純粹的心,天道酬勤,太想得到的東西往往得不到。
“生資之高在忠信,非關機巧;學業之美在德行,不僅文章?!?/b>
最后這一句話摘自《圍爐夜話》,是我的座右銘。做人,就要堂堂正正,不去搞那些花花名堂,奇技淫巧。做學問,就老老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多幫助別人,不玩什么鬼名堂。
文章寫的好是一方面,自己的骨氣底線更不能丟。文字可以表達靈魂,可以替你實現抱負,但文字決不能出賣靈魂。
真正有文學夢的人,是有著“冷板凳”精神的,無論是客觀條件導致,還是主觀意愿強加,他們能靜得下心,沉得住氣,不為眼前一時的得失而喜悲,只朝著自己文學的夢想而向前跑。
范雨素傳達的更多是一種精神,一種純粹、忠于生活的精神。
朋友們,我們真該好好問問自己了,如果你不是“范雨素”,那你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