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總說要碑帖融合,那你知道寫碑和寫帖分別要注意哪些問題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碑?什么叫帖?
“碑”即鐫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叫碑文,也叫碑(簡稱)。
碑與帖要注意哪些問題嗎?
“帖”最早指書寫在帛或紙上的墨跡原作,后人將這些摹刻之本美其名為“法帖”。目前我們能見到最早法貼是唐人摹晉王羲之的《蘭亭序》。
什么是法帖?
書法史上有碑學與帖學之說,無論是學碑還是學帖,想要學好都是不容易的。帖與碑展現了兩種不同的審美取向。
碑與帖的本質區別在于:
1、碑是將書寫者之字刻于立石上,帖是臨摹古人之字而刻于石。
什么是碑?
2、碑是根據書寫者自己親手寫的字刻成,為古人之真跡,帖是臨摹他人之字而刻成,為后人所模仿,不是真跡。
學碑與學帖要注意的問題:
碑刻以表現氣勢為上,結構開張渾樸,純粹學習碑刻往往忽略了帖的筆法以及筆畫中的筆勢連貫性,很簡單地大而化之,寫出來的字空洞僵硬。
碑與帖要注意哪些問題?
以學帖為主,筆畫細膩,筆觸豐富,筆勢連貫灑脫。但也要注意純粹學帖太過熟練,很容易趨于流滑,形成刻帖般的“棗木氣",進入僵化的程式。
我們如何學好碑與帖,可將二者結合進行,巧與拙共生,以化單一偏頗之病。
最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感謝大家的鼓勵與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