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說一種觀點:經濟學的分析非常有道理,邏輯非常自洽,聽上去好像無懈可擊,但是經濟學分析的對象畢竟是完善的市場經濟。可咱們中國的市場經濟,離完善這兩個字,還有相當長的一個距離,所以要解釋中國的現象,不能用經濟學原理,我們得用一些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才能解釋。
每當我聽到這種觀點的時候,我就想跟持有這種觀點的朋友推薦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非常著名,它名字叫做《戰俘營里的經濟組織》( The Economic Organisation of a P. O. W. Camp ),這篇文章的作者R. A. Radford 是一位經濟學者,在二戰時,被當作戰俘投到德國人的戰俘營里面去了。
二戰結束被放出來以后,他就寫了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戰俘營里面的各種經濟現象、經濟組織和有趣的事情,讀起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戰俘營肯定不是什么市場經濟,但它里面發生的事情,人們所遵循的行為規律,跟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差別呢?里面的世界是不是很獨特呢?
有人的地方就有交易
首先,作者說戰俘營里面的市場行為,是迅速地發展起來的。最開始關到戰俘營里面的人,他們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是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支持的。但是他們馬上就會發現,僅僅用愛心是不夠的,必須發展起市場交易才能夠互相幫助,也只有通過市場交易,才能夠公平地得到他們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我們看看作者的原話:“ 事實上,一個戰俘物質享受水平的顯著提高,不是依靠自身攫取生活必需品的能力,而是通過商品和服務交換得以實現的?!?/p>
這句話,聽上去好像平淡無奇。他其實講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物質的總量哪怕不發生變化,只要人與人之間能夠進行交易,幸福就能夠無中生有地產生。在戰俘營里,流傳著一個很有意思的勵志故事。
有一位隨軍牧師,他手里拿著一罐奶酪和5根香煙,在戰俘營里轉了一圈?;貋硪院?,他手里就憑空多了一袋食物,而他原來手里拿的那一罐奶酪和5根香煙一點沒少。這位牧師可不是什么騙子,他是一位增加福利、創造幸福的商人,他手里拿著的那一袋食物,就是他創造幸福的證明。
當然,戰俘營里的交易,也有一個發展成熟的過程。比方說有兩種不同的戰俘營,一種叫中轉營,中轉營里面的戰俘,都是關3-5天就轉到別的地方去了。
在這樣的中轉營里面有沒有交易呢?也有交易,但是由于戰俘只在里面暫時呆著,大家互相不太認識,所以發生的交易比較零星,而且成交價格也比較離散,差距比較大。同樣一宗交易,在戰俘營里的一頭成交價是這樣,到另外一頭成交價可能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另外一種營叫固定營。固定營的犯人長期居住在里面,互相認識,交易頻繁了,他們就發展起一些交易平臺。他們有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而且還會把成交價格寫在公告板上。這時候交易價格的差距就會漸漸縮小,基本上,這些交易價格只反映了時間、品質的不同。
而且戰俘營里面不僅有商品的交易,還有勞動服務的市場,有人開始給別人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比方說洗衣服、熨衣服,甚至是畫肖像等等。
想想看,我們今天遇到一些貧困地區,說這些貧困地區沒有發展起來,原因是因為缺乏投資、缺乏資金,這樣的想法其實不太對。你看集中營里面哪有什么投資,哪有什么資金?但是,只要制度許可,只要人們有那么一點自由,人與人之間就開始服務,市場就會發展起來,經濟也會發展起來。
戰俘營中的價格與價格波動
有了市場就會有價格,有了價格就會有價格波動。
比方說,在戰俘營里面,他們的面包是紅十字會提供的,一個禮拜兩次,禮拜一和禮拜四早上每人發一份面包。拿了這面包以后,每個人保存著慢慢吃,反正就管三四天。
這時候面包價格有沒有變化?肯定有變化!什么時候價格最高?就是發面包之前的那一天晚上,也就是禮拜天、禮拜三的晚上,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把面包吃光了,面包價格就達到了最高,比平時多一根香煙。這時候如果有人堅持在禮拜天、禮拜三的晚上不吃面包,他就肯定能賺到一根香煙,那天晚上他就一定有香煙抽。
戰俘營里的貨幣
有了交易就會產生對貨幣的需求。你會問戰俘營里面哪會有什么貨幣?。坑械摹D遣皇莻鹘y的貨幣,他們用香煙來做貨幣。
有了貨幣,就有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他們用的是香煙,那是用好煙還是壞煙呢?用壞香煙,他們舍不得用那些機器造的煙來做交易。所以他們把煙拆了,重新包裝,里面混上一些頭發絲,卷得又比機器做的煙細一點,劣幣驅逐良幣。當然,如果他們卷的煙太細的話,別人也會拒絕接受。
戰俘營里的通脹與通縮
既然有了貨幣,那么會不會有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呢?也有。什么時候發生通貨緊縮?每當營房周邊發生空襲,炮彈就在營房邊上爆炸的時候,人們就變得非常沮喪,覺得差一點就沒命了,存那么多香煙干嘛?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吧,他們就抽起香煙來了。
他們抽的香煙可是貨幣,第二天早上,他們就發現整個營房都出現了通貨緊縮,原來能賣的價格,現在到不了那個價格了。
既然有通貨緊縮,那么有沒有通貨膨脹?也有通貨膨脹。有一天早上有謠言,傳說紅十字會要送一批香煙過來,香煙可是貨幣,送一批香煙過來,意味著貨幣流通量就會增加。
這時候,所有物價都上漲了。一份糖漿,從來沒賣過兩根香煙,那天早上賣到4根香煙,其他好多商品也都漲價了。但是到了早上10點鐘,消息被證實是假的,辟謠了。這時候所有的價格又下跌了。那天以后,糖漿再也沒賣過兩根香煙以上?;剡^頭來看,經濟學家就會說,當時那是泡沫,泡沫已經被吹破了。
戰俘營里的跨境貿易
你肯定想不到的是,在戰俘營里面還有跨境貿易。你說戰俘營里面怎么可能有跨境貿易,那不是有鐵絲網嗎?
你想想看,英國人喜歡喝茶,戰俘營外面的德國人喜歡喝咖啡,這時候英國人就會把他們分配到的咖啡存起來,偷偷把它運到鐵絲網外面去,跨過鐵絲網,換外面的茶葉,這叫跨境貿易。
戰俘營里的戶籍制度
更有意思的是,戰俘營里面的市場經濟也不是完美的,它竟然有戶籍制度。在這個戰俘營里面,德國人對歐洲人還算是比較友善的,那些來自法國、俄羅斯、意大利、南斯拉夫的戰俘,他們可以在不同的營房之間走動。德國人最恨英國人和美國人,英國戰俘、美國戰俘不能到處走動。
這時候,歐洲戰俘做生意的機會就更大一點。當然,英國人和美國人如果給點賄賂,也能走動,但畢竟增加了麻煩,增加了障礙。你看,都是不自由的人,但有些人還比別人更不自由。
戰俘營里的輿論壓力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戰俘營里除了這些經濟組織和交易以外,竟然還有輿論的壓力,人們還會議論紛紛。有一些人就堅持認為我們不應該進行交易,交易是不道德的,因為在交易當中,經常伴隨著虛偽、欺詐,結果有人覺得是交易使人變壞。而且很多人也覺得不應該跟德國人進行交易,跟德國人交易是不道德的。
還有人認為,交易的數量太多了。有些人為了抽煙把食物都賣出去了,結果他們自己的身體受到了傷害,受到傷害以后需要住院,住院就會消耗更多的物資。而這些物資可是屬于大家的,也就是說,有的人產生了很強的外部負效應。大家覺得應該抑制這種行為,不能讓人們隨心所欲地進行交易。
還有很多人認為,物價的波動也不對,物價波動幅度太高了,他們應該實施基準指導價。事實上,他們真的有過這種指導價,并且曾經實施過。但是當條件發生劇烈的變化以后,這個指導價也守不住了。
戰俘營中的仇富情緒
當然,他們當中還有很強的仇富情緒。他們對中間商普遍存在敵意,他們認為那些中間商自己不勞動,巧取豪奪。人們特別討厭那種具有壟斷色彩的中間商,比方說有一些中間商懂一種獨特的語言叫:烏爾都語。這些會講烏爾都語的人就能夠跟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交易。
他們當中保存了很多商業秘密。別人不知道他們是怎么進行交易的,他們也不輕易地告訴別人,就包括這位寫文章的作者,他想要去了解,最后也了解不到。大家對這種掌握了不對稱信息的中間商,特別記恨,覺得他們壓低了收購價,抬高了售出價。其實,每個人都從這些中間商的活動中得到了很大的好處。
當然,到后來,1945年4月12號這一天,美軍的步兵師進駐了戰俘營,大家解放了。這時候物資都運進來了,稀缺的情況一下子就緩解了。于是原來精心設計,精心維護的種種經濟組織也就瞬間瓦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