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茶,一夜酒,
一部毫不掩飾的小說,
一次沒有目的的見面,
一群不談正經事的朋友。
——《北京,北京》
文丨舊故麻袋
∨
《北京,北京》是在13年大年三十那晚看完的,還記得當《難忘今宵》的歌聲開始想起,當家家戶戶開始準備新年的煙火,我輕聲合上書,準備迎接新春年味的來臨,如何形容開完書后的感受呢?幾乎是釋懷,更像是解脫,請結束那段嬉笑怒罵的青春時光,讓我回歸現實。
以我往常的看書喜好,馮唐算是個異類。我接觸到他的第一本小說是《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當初買下這本書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紅。我先看看是怎樣一本暢銷書能取這樣一個讓人想入非非的名字。果然,翻開第一章我就驚呆了,馮唐對于性,對于青春期的那種沖動描寫的十分直接,絲毫不帶委婉,甚至有些激進。我差異這樣的書是如何過審的同時,津津有味的看了下去,書里的意象和比喻甚是驚艷。
從此馮唐成了我偏愛的“老色鬼”,總覺得作為婦科醫生的他能有這樣的閑情逸致寫小黃文,本人肯定不正經,可后來慢慢發現他玩古玉,會書法,喜品茶,還有些正經人的樣子。所以后來有段時間若是有人問我最近有誰的書比較好看,無論男女,一律推薦馮唐。
所以關系親近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歡馮唐,所以在我生日時,知我喜好的朋友送了我馮唐“三部曲”中的其他兩本,《萬物生長》和《北京,北京》。所以我更加直觀的認識到了馮唐那個“食色性也”的世界,那肉粉色的世界。
馮唐筆下的姑娘個個都風姿綽約,頗有幾分妖冶,所以當《萬物生長》電影版請了范冰冰去演柳青時,我是服氣的,那種秋水眼中的千嬌百媚,優雅成熟,范爺最拿手。
后來,聽說《北京,北京》也被拍成了電視,用了馮唐在文藝界混的最響亮的那句話當了片名——《春風十里,不如你》。
青春期的故事其實就像青春痘,大伙兒多多少少都有過點兒,沒什么太新鮮的。之前有《最好的我們》給所有的青春電視劇做了范本,不僅可以好好學習,小打小鬧,也能在中間假不正經的談個戀愛,還恰好能虐到你。所以當聽說馮唐《北京,北京》要上電視時,作為原著黨的我并沒打算看,聽說電視很拖沓,當然這怪不了編劇,畢竟馮唐把《北京,北京》寫得那么囂張、放肆。
記錄成長一直是馮唐的內容核心,《萬物生長》、《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都在訴說成長中的故事,到了《北京,北京》,雖然也是成長,但它更像是成年人的成長。
有人說馮唐的《北京,北京》說的都是些廢話,雖然比起前兩部的確是略顯話癆了些,但也有他的道理所在,說他顯擺自己的小聰明也好,說他迫不及待地抖機靈也罷,我還是特別喜歡最后結尾的那個酒局,昔日嬉笑怒罵的少年已經而立,在酒桌上醉倒,說了些醉話,但恰好是這些醉話卻使得整本書蒼涼了起來,讓前面的所有都有了些意味深長。
有人評:馮唐的文字是第一箱啤酒喝完第二箱還沒打開之間的“走腎”,是失戀后胸口腫脹,不瀉不足以平民憤。馮唐的老不正經,是胡同的俚語,是老流氓的教誨,亦是少女光滑的長發。
《北京,北京》里寫的這些男男女女,都青春,有小獸般莽撞,有不可抵擋的人性和獸性,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愛就愛,人越是軟弱就能夠愛得越猛烈。書中每個人物都有所執著的東西,小紅堅信錯過第一眼就錯過永恒,小黃邪教般和女友妖刀堅持著所謂的柏拉圖式的愛情,小白除了小紅一無所有,秋水與初戀、柳青姐糾纏不清,心中念念不忘的卻是小紅。
馮唐的文字是用筆尖沾著荷爾蒙寫出來的,從頭到尾的濃烈。天長地久有時盡,綿綿無絕青春期。
PS:羨慕馮唐這樣的聰明人,有本土學位,有洋學位,能業余玩兒著寫書,還有掙大錢的本事,所以,還是要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