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春年少時總會滿懷夢想和希望,21歲農校畢業剛參加工作的那一年,我在心里立下了誓言:此生我要成為一個作家。
這個誓言源于一次偶然的投稿。在1996年畢業前夕,我向黃巖人民廣播電臺的《你我之間》欄目投了一篇小小說《雨中情》,《你我之間》欄目是一個在學生心目中廣受好評的情感欄目,我本人也非常喜歡,特別是主持人曉龍那渾厚,低沉的桑音,恍若在幽靜的巷子里,聽到的一段靜心的天籟。同時心想,兩年的農校生活即將結束,寫篇小小說,投給最喜歡的《你我之間》欄目作為紀念吧!在寄出的樣稿中,我附上了簡短的幾句留言。因為樣稿寄出的第二天我就要回家鄉實習了,所以就在留言中囑托主持人,如果小文章有幸能發表,就給我回封信,那怕是簡簡單單的“已錄用”三個字也好,假如沒有錄用,自然也就不用回信了。
很幸運,這篇小文章獲得了發表,更加意外的是主持人的回信不是簡單的“已錄用”三個字,而是一個文學前輩對我這個“初出茅廬”者的鼓勵和淳淳教誨,他說文章寫得很有靈氣,但文學這條路不好走,除了靈氣,還需更多的汗水。
這封回信我至今還珍藏著,雖然信封已經泛黃,發了毛,時間的污跡也遍布其中,但我依然視如珍寶,在我心里,它已不是一封普普通通的回信,而是我美好青春歲月的見證、也是我向文學殿堂初次叩向門扉的引路人。
02
畢業后我被分配在供銷系統里的一個商場工作,工作的第一天,部門經理就把我領到一個冰柜前熱情地說:“小姿同志,你剛參加工作,對一切還不熟悉,就從最簡單的崗位開始吧!”呵呵,我曾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有過無數次的假設,但“賣冰棍”卻是我萬萬沒有想到過的,這正應了一句古語:“百無一用是書生”,可我又有什么資格抱怨,這一年的畢業生尚有三分之一沒有分配而待業在家,我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權貴親戚,能有個工作,捧住了“鐵飯碗”已屬幸運,所以為今之計也只能是既來之,則安之。
商場在大部分時間是熱熱鬧鬧的,中午這段時間卻非常清靜,更何況已是9月份,來買冰棒的顧客也異常稀少,所以我就帶了心愛的小說《紅樓夢》、《三國演義》、《簡愛》、《亂世佳人》等,在無聊時偷偷地看,有一次剛看到《亂世佳人》中一個有趣的片段,或許是看得太入迷了,還“咯咯咯”地笑出了聲,等我回過神來時卻嚇得幾乎要尖叫起來,原來商場的總經理徐總已在我身邊關注我很久了,這位徐總經理在商場里擁有絕對的權威,一張嚴肅的臉,無須出聲,就會令員工戰戰兢兢,他看到我的驚恐狀后雖然并沒有批評我,甚至連一句話也沒說就走了。
但我在心里還是叫苦不迭:下次一定要更加小心了,畢竟在上班時間看書也是違反勞動紀律,可是不看書又怎么熬過這漫長的無聊時光啊!在商場工作的幾年中,我最深切的感受是時間過得異常緩慢,所以各種各樣的文學書籍成了我最好的消遣和精神寄托,盡管工作是枯躁又乏味,然而書中的世界永遠是那么豐富而鮮活。
03
時間到了2001年,單位因為改制而解體,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實的下崗工人。
接下來的幾年時光,為了生存,為了自己不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我在英語和會計專業上花了大量的時間,每天的時間除去工作、家務、照顧孩子,空閑時間已寥寥無幾,而我又把有限的精力分給了這些所謂的“一技之長”,最終也只能在“多條戰線”上功敗垂成,遠離了文學,身處這個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入世太深,為形所累,心境也變得復雜、疲憊、困頓。
所以我又重新回到了書本,大量的閱讀使我的心態漸趨平和,其中有一位作家的經歷更讓我震撼和由衷的敬佩,他就是以一部《好大一對羊》榮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的夏天敏,他曾坦言“堅守對于搞創作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堅守需要勇氣,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創作之初,如果僅僅是出于興趣,那就堅持不了多久。因為這時你的興趣受到挫傷,你因此懷疑自己的才能,也懷疑文壇的風氣不正,對編輯充滿怨艾。”
“我經歷過漫長的投稿退稿的日子,這種狀態大概有八九年,每天想到收發室去看,又忐忑不安,因為知道投稿基本上都是退稿,不看又心有不甘。”
在這位可敬的作家身上,我看到了一種閃閃發光的精神狀態:對初衷的堅守,哪怕屢屢碰壁也絕不放棄;愈挫愈勇,不達目的就誓不罷休。而這些正是我所缺少的。
這個世界有著太多形形色色的價值取向,有人為追求金錢而不顧親情友情,甚至也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也有人追求時尚,哪怕家中并不十分富有,出門時也必將“一身名牌裝備”;也有人生活毫無目標,為生活而生活,過一天是一天。
04
生命于我僅有一次,命是自己的,我為什么要去盲從別人的價值觀呢?我以為,于財富,一個人不能沒有道德底線地去追求,但也不能空守著清貧而無所作為;于時尚,應保持適當的距離,有些所謂的時尚不過是一些媒體的變相操作和商家的喙頭;而于目標,無論身處何種境地的人們,都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讓自己有個階段性或終身的目標,在目標逐漸實現的過程中,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新意。
而我自己,也將久已擱置的文學夢再次揣在懷里,精心耕耘。在大量閱讀各種文學書籍的同時,欣遇耐人尋味的語言或精辟的人生警句,我會認認真真地抄寫在讀書筆記里,英語學習中詞匯量的積累是基礎,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而搞文學創作,豐富的詞匯量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流年在暗中悄無聲息的偷換,曾幾何時,我這個“文學中年”的記憶力也處于衰退過程中,做讀書筆記無疑延伸了自身的記憶。
而且幾篇小文章相續在《慈溪日報》、《今日長河》、文學雜志《長河》上發表,更是讓我受寵若驚,文學的希望之光再次將我照耀,可同時我也深知,文學殿堂有瑰麗的一面,卻也有無比酷烈的另一面,這條路上的從業者實在是太多了,有名的、無名的、專業的、業余的、年輕的、年老的、可謂是才華之外有才華,文章之外有文章。
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而且現在的我,對于文學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喜歡”兩字所能概括,而是將此心與之相捆綁,步入了“走火入魔”的境地,在此我要勉勵自己,在往后的歲月里,努力、努力、再努力,同時也好希望有那么一天,這顆平平凡凡的心,能夠造就屬于我自己的“萬樹繁花,千年爛漫”的文學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