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這個詞以前很多出現在產品或企業身上,當一個企業擁有品牌效應的時候,所賺的利潤和所產生的影響力就要比無品牌時大得多。所以大企業不惜花費重金來做宣傳、廣告。
而今天“個人品牌”這個詞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只有“名人”才具有“個人品牌”,才能夠產生品牌效應,比如李開復、劉墉、俞敏洪、馬云……,他們通過宣傳他們的理念、思想,讓很多人認同,并把這種認同泛化到他所代表的企業身上,大家會信賴他們的產品和服務,并花費購買。今天“個人品牌”已經不再是他們的專屬名詞了,普通人也可以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同時,兌換個人品牌價值的平臺也非常多,就看我們是否抱有開放的心態,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個人品牌”真的很重要么?我們來看一個例子。“知名作家”的作品一定比非知名的作家的作品有價值么?很可能“知名作家”在成名之后無心寫作,寫出來的作品很可能檔次并不是那么高,而非知名作家可能潛心專研,很多優秀的作品都不是在當代被大家所公認為最有價值的。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去購買“知名作家”的作品?這是不是不夠公平?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做決策的時候所能依據的最省時也靠譜的因素就是以往經歷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其表現形式就是“品牌”,知名作家也曾經經歷過不知名的階段,付出過很多的努力。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呢?
首先要梳理自己現有的資源,然后明確目標,不要貪心,主要目標最好限定到3個以內,越聚焦越容易專注,并取得成績,從而形成品牌。
第二,根據目標來分析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具備哪些素質?擁有哪些資源?再和現有的進行對比,針對核心差距制定學習和行動計劃。如何尋找資源,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關注,當你關注一個主題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突然多了很多的資源或者與資源有關的信息,當這些信息進入你的意識之后,行動就變得簡單了,你只需要做一件事——主動。不管是主動參加交流、還是主動學習,還是主動分享,堅持努力和投入,成果一定會隨著時間慢慢顯現,“個人品牌”就建立起來了。
第三,推廣你的品牌,推廣個人品牌的最好的方式和途徑就是分享,當你的經驗、思考對別人產生價值的時候,品牌就可以兌換成價值,價值會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內涵,相輔相成,就會從小咖變大咖,最后成為某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人。
第四,管理你的時間。不要將時間花費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這一點看起來容易,其實真的執行起來難度很大,我們的一天很容易就被無關痛癢的事情牽著鼻子走,時光一去不復返,品牌的建立就是要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耗費時間的狀況中,有一個非常主要的方面就是處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的情緒被某一個不起眼的小事破壞后,我們很可能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抱怨、和閨蜜訴苦、吐槽上,而這些方式并不能對情緒的處理有有實質性的幫助,反而會強化負面的情緒,當然情緒需要某種程度的疏解,但前提是不能讓它模糊了你的方向,本末倒置。
第五,學會資源管理,這里的資源更偏重于人脈資源的管理,其實人脈并不是說你要擁有多少“好朋友”,而是說有可以讓你變現價值的人的資源,所以作為職場人,不能把個人關系和喜好放在工作中,因為這樣就會讓你錯失很多好的資源,你需要掌控的就是你的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途徑,努力兌換資源和價值。有些人(比如原來的我)會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對自己價值觀的背叛,其實不然,因為你兌換來的資源是可以做符合你價值觀的事情的,所產生的影響是與你價值觀相一致的,當我們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時心態會發生重大的改變。這一點還真的是要學習一下狄仁杰的為人處世的藝術。
好了,說了這么多,無非就是想強調個人品牌的重要性,你做好準備了打造屬于自己的個人品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