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并不是屬于我們的,第一次聽說這個概念,看看大咖怎么說吧。
如果我們不去控制我們自己的大腦,甚至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我們可以控制我們的大腦,我們就只能被我們的大腦所控制。讓我們看看一個日常生活中特別常見的場景:
或許是因為考試臨近,或許是因為工作需要,你現在必須把一本書讀完。這本書當然不可能是言情小說,所以就不可以一目十行地看;它須要你認真閱讀并理解,它甚至可能要你根據它所陳述的原理或者規則進一步創造一些什么才算是真正地有所收獲。
經過一番掙扎,你終于決定“正式開始”!你坐到你喜歡的沙發上翻開某一頁開始看。過了一會兒,你突然覺得自己非常渴,所以出去找水喝。打開冰箱順手拿出一瓶飲料,倒到杯子里。剛喝一口,一下子想起來,不對,你不應該喝這種帶糖的飲料!真是的!都是你媽媽不好,無論說多少次,她都不會記得把帶糖的飲料和不帶糖的飲料分開放。于是,你跑到你媽媽的臥室里,與她理論了一番,最終發現于事無補,只好悻悻地回來重新整理了一下冰箱。
你重新回到沙發上,接著看你的書。看了一會兒,你換了個姿勢。巧的是你不小心壓到了電視遙控器,電視一下子亮了。這個節目主持人恰好是你最喜歡的,哇,今天她穿的這裙子太漂亮了!不過,今天的話題怎么這么無聊?!你不由自主地還是看了一會兒,又順手用遙控器翻了翻其他的電視臺……幸虧這個時候,一連幾個電視臺都沒有什么好節目,你才有點失望地想:現在的節目真的很無聊!還不如看書呢。
嗯?怎么這么渴?你這才想起來,你剛才整理完冰箱之后,把那杯含有糖分的飲料放在你媽媽的桌子上了,而那之后,你卻忘了重新給自己倒一杯不含糖分的飲料,就直接回到沙發上了。于是,你起身去弄點喝的。喝了兩口,你突然想起來你現在正喝的飲料,是你最喜歡喝的。第一次跟你前男朋友約會的時候,他請你喝的就是這種飲料……唉,也不知道他現在在哪兒,干什么呢?
手機響了,一個短信。一個朋友,問你在干嗎?你沒好意思說你在學習;你只是含混地回復說,你病了,在家休息呢,不想出去……你又回到沙發上。想了想,還是換一下背景音樂吧,現在這個太傷感。于是,你扭身換了張CD,然后重新坐好,開始看書。過了好一陣子,你突然發現你剛剛在發呆,于是打了個寒顫。然后,你下意識地看了一下表,天哪,兩個小時這就過去了,可是你連一頁書都沒看完呢。
上面這個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么?答案是你的大腦太活躍了。一個人擁有活躍的大腦原本是好事,但是,在很多的時候,也可能是壞事——就像你前面看到的那樣。你的大腦非常活躍,并且你的注意力最容易接受它的指令;所以,甚至在你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它在不停地操控你的注意力。然后,你就這樣輕易地被你的大腦所左右。
你可能要掙扎很久才能真正明白這個道理:
你的大腦并不是你,你的大腦是(屬于)“你的”大腦。
盡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導你的行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應該隸屬于你的大腦,而應該是你擁有你的大腦,并且應該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腦。
——摘抄自《把時間當朋友》,作者:李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