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美劇《紙牌屋》里下木總統也有在地下室擦皮鞋的鏡頭,下木總統總是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擦皮鞋。
有心理學家也說,如果你心煩的時候,就拿起家里的皮鞋一個又一個的擦,這樣會緩解很多。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曾說,自己的解壓秘訣就是“擦皮鞋”,煩悶時拿出一只皮鞋,再選一款喜歡的鞋油,慢慢地擦,心情就能舒緩很多。
這個道理又是什么呢?
仔細想想,因為現代人大部分都是腦力勞動,擦皮鞋這個東西是體力勞動,做這個動作的時候有點像和尚敲木魚的感覺。
重復一個簡單的動作,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直接成果——皮鞋非常干凈。于是心情瞬間愉悅。
02
有天半夜,我也睡不著,心緒很亂,就一個人擦自己的皮鞋,我開始想象自己第二天的行頭,于是又把西服熨燙了一遍。
把自己的皮鞋排成一排一雙雙的擦,別人的幫忙也不需要。
又一天,早上我也是心情不好,于是去廚房把昨晚沒有洗完的碗靜靜地一個人洗干凈,看到一個個干凈的碗,喜悅之情,油然而生。
在一個能夠自己獨處的環境,干一件非常簡單的體力勞動,比如擦皮鞋、洗碗、做手工,可以讓我進入一種入定和心流的狀態。
在這種入定的狀態下,我的負面情緒突然消失了,正面的、積極的思維涌入大腦。
我不知道這一切怎么發生的,但我感覺這里面有點法門需要破解,我稱之為——“靜氣”。
03
人活著,就是活一種感覺。
感覺錯了,什么都錯了。
感覺不對,干什么都累。
感覺得勁了,精力充沛,睡眠也好,工作賺錢也多。
那么,好的狀態,好的感覺怎么來的?
什么樣的感覺,才是對的感覺?
曾國藩說:欲成大事,當養靜氣 。
當我覺察到自己處在一種“靜氣”的感覺之中,我感覺狀態對了。
04
人的感覺是隨每天遇到的事情有所起伏的,有時候高潮,有時候低落,有時候負面 ,有時候狂熱....
這種“靜氣”說得容易,實際上非常難保持。
你很容易忘記去覺察自己,忘記去反省自己,忘記去修正自己的行為。
當我感覺千頭萬緒非常心慌時,我的生理反應是血液流動很快,激素在震動,情緒平靜不下來,這就說明狀態不對,那個時候是想不清楚事情的。
所以,需要有一個錨,去把你從千頭萬緒的繁雜世界里拉回來,回到一個“養靜氣”的狀態。
對于我來說,這個錨有很多,比如前面說的,做完腦力勞動之后,你是熵增的一個狀態;
這個時候可以屏蔽任何電子產品,選擇一個能夠自己獨處的環境,干一件非常簡單的體力勞動,比如擦皮鞋、洗碗、做手工、打坐、開車、踱步、 截流、泡茶;
一定是那種非常簡單的體力勞動,稍微動點腦都會增加做這件事的阻礙力,比如你現在練太極拳,如果不是幾十年練過來,你肯定又又理由看手機了。
如果你都靜不下心來洗幾個碗,那就說明你的心緒很雜亂了,你可以試試更加簡單的,比如開車、散步。
注意:當你心緒很雜亂的時候,一定一定不要做任何輸入信息的行為,比如聽音頻睡覺、看片這樣的事情,這會讓你大腦心念更雜亂,你需要的是——空。
05
除了體力勞動,也可以嘗試去覺察自己(正念)的方法來建立心錨......
體力勞動和正念,可以讓我從一個具體的現實事件里抽離出來,從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這個時空。
當我們去保持正念,想去覺察自己的時候,一般是覺察呼吸,其次是覺察自己的情緒、念頭、語言和行為。
從第三方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其實是一個游戲里的NPC,在重復自己之前無數次犯過的錯誤行為。
你覺察到了,就是在啟動自我意識,就是改變的開始。
你覺察到了,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元認知去觀察自己了。
你告訴自己:
放慢自己的肢體語言
放慢自己的呼吸
讓自己的氣場變得平穩和有力
高能量的人的所有肢體語言和語氣、語調都在表示:我是一個強者
06
覺察自己的心念之后呢?
表達出來!發朋友圈!
讓那些模模糊糊的心緒變成清晰可見的,邏輯可視化的文字或者短視頻。
每個人的一天是24小時,但是這24小時有六萬左右個念頭,每一個念頭或者說心念,都是精力成本。
這個精力成本產生的對于你這個領域有價值的東西,你忽略了,就浪費了!
人是有特別多雜念的一種生物,你的念頭就像漂浮在海上的船一樣,你不在意它,就不知道思緒飄哪兒去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錨,思緒飄過去就給拽回來,要把思緒拽回來。
記錄并發朋友圈,就是你的一個重要的錨!
07
朋友圈可以代表一個人的能量高低、氣場的強弱,是否有靜氣。
借用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來表達:E=mc2
E代表能量,m代表高質量的內容,c代表發朋友圈的頻率。
一個人的高能量如何獲得?
高能量=高質量+高頻率
08
一、高頻率
發圈的頻率增加了,你的曝光率就增加了,你就更有可能進入別人的心智,記住,進入越多人的心智,你的IP越有能量。
高頻率的發圈依然要注意節奏,發朋友圈不是一次性發10條,然后一天就不發了。
要一張一弛才叫有靜氣!
發圈和人的工作一樣,不是工作狂,也不是躺平派,要營養均衡才能保持持久和長期主義。
有步驟的頻率,應該是非常有規律、有節奏的發,不管你發的時間如何,別人感受到的是你很平穩,而且發的東西很有力量。
互聯網圈,很多大佬非常有靜氣,他們的APP升級非常緩慢,但是很情理之中,最典型的就是微信的進化。
漸進的改變叫進化,瞬間的改變叫基因突變。
人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平常的時候都像自然選擇一樣,是漸進發展的、螺旋式上升的,但一定會有某一個時間節點會有跳躍式的發展,類似基因突變。
一個王者,用自己的生命影響更多生命的過程,就是給他人調頻的過程,就是一起同頻的過程,同頻才能共振,才能影響人,征服人,引領人。(彭壯徽娮:403813)
09
二、高質量
什么樣的內容算重量級的內容?
能快速進入大眾心智的內容,不同的人需要的內容不一樣。
普通人需要結果,高手需要行動過程,頂級高手需要思維。
但是你99%的人都是普通人,所以你要在社交媒體上快速進入普通人的心智,你得了解人性。
人性是什么?
人性的理性部分可能不到0.001%,所以,不要跟它講道理。
人性是這些東西:
是娛樂 是八卦 是獵奇 是色欲 是躺賺 是貪婪 是搞笑 是即時滿足 是感性?
是避難趨易 是傲慢 是易怒 是沖動 是急于求成 是好高騖遠 是異想天開 是陰謀論?
是自私 是幕強 是凌弱 是糖水 是夜宵 是燒烤 是D博 是游戲 是懶惰 是嫉妒 是驕傲?
是虛榮 是撕逼 是男女對立 是自以為是 是迷信 是憤怒 是感性 是洗腦?
是偏執 是無知 是狂熱 是恐懼 是故事 是逆襲 是特異功能 是冷讀 是貪吃......
10
大眾的人性不在乎內容是否正確,而在于感覺是否對了。
人們不會記住你的所作所為,你說的話,但他們會記得你做的事、說的話給他們帶來的感覺。
你有一種成大事的感覺,才能讓很多人跟隨你,你有處亂不驚的靜氣,別人才會仰仗你。
把對的感覺輸出給對的人,面對普通人就輸出故事和感覺,面對高手才輸出金句和邏輯。
一個人同時具備感性和理性的部分,就看你如何調動對方的大腦。
見什么樣的人,顯什么樣的相,這才是高手,像水一樣變化無常。
不同的人問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樣的,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標準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