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靠在被堆里,逛盒子里的好聲音話題,聽到一首誦讀——《月出》,作者是蘇軾,原文如下
燈影槳聲里,天猶寒,水猶寒
夢中絲竹輕唱,樓外樓,山外山,樓山之外人未還
人未還,雁字回首,早過忘川
撫琴之人淚滿衫,楊花蕭蕭落滿肩
落滿肩,笛聲寒,窗影殘,煙波槳聲里,何處是江南。
人未還,那乘船遠去的是趕考的書生還是四處奔走的商販,到了要落雪的時節還沒有還鄉,是無法歸來嗎?是無法歸來,那人怕是早過了忘川,遇上了那孟婆,飲盡一碗前塵忘去的的湯水,這人回不來。
我在你曾經離去的渡口小亭彈奏著你最愛的琴曲,紛紛的楊花飄蕩在天地,纏繞上我的淚,緩緩睡在我肩頭,它們在陪我等你。漁火在不遠的河畔招搖,幽幽的幾聲擺槳,我的淚就在琴身上奏出念你的宮商調。等到一曲散盡,眼前的圓滿世界也不過殘破,陪著我撕心裂肺得過活,回吧回吧,我要在破敗的世界等你,等你陰晴月滿月拉弦,不過苦淚一滴。
原文自然不是這個意思,眼見著這首詞在心底默念,感慨大詩人真真不同凡響,氣度才氣睥睨一世也不足為過。我遇上了它,在碼字的時候心里頭叢生許多的畫面,并蒂開出許多的想象,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修煉好自己的幾分功力,哪怕水深火熱天地崩裂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