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快速提升寫作能力,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就是拆解優秀的文章,學習優秀文章的寫作方法,然后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如何拆解一篇優秀的文章,一般需要三個步驟:一是拆解文章的選題;二是拆解文章的結構;三是拆解文章的素材。
下面我通過一篇文章的來說明如何拆解一篇文章。
https://mp.weixin.qq.com/s/aC3X0jyHIO12hTI-7R2JyQ
這是一篇10+的文章。從文章的標題可以看出,這是一篇觀點文。文章采用的是總分總+并列式的結構。
文章用名人名言開篇,引出主題,也就是該篇的總論點:真正有教養的人,對待周圍的人總是和顏悅色的。
哲學家歌德說過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
俗話說:“脾氣人人有,拿出來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生活中,我們從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就能真正看出他的教養。
文章的正文采用了并列式的寫作方法,提出了三個分論點:待父母和顏悅色,是孝;待伴侶和顏悅色,是愛;待陌生人和顏悅色,是善。。
每一個分論點都有案例來支撐
子夏問孝,孔子慨嘆道“色難”。
在孔子看來,子女盡孝的時候能在父母面前做到事事、時時都和顏悅色簡直太難了。
孔子問子夏,父母在掃地,子女接過來掃,子女有了好吃的就給父母吃,你認為這就是孝嗎?
這不一定是孝。
“為什么呢?”孔子解釋道。
因為“色難”,子女對待父母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用孔子師徒的對話,引出一個觀點:因為“色難”,說明子女對待父母的才是最重要的。
接著用三個案例來佐證這個觀點:
一個是哲學家周國平的案例:在一次訪談中,主持人問周國平:“為什么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周國平這樣說:“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
另一個是網友的案例
一位網友,和父母逛街的時候看到他們買東西要對比好長時間價格,不管買什么都要挑挑揀揀。
于是喊了一句:“你們弄快點啊,不管干什么都這么墨跡,和你們一起出門煩得要死。”
埋怨完后,他看到父母懊惱難過的神色,又立馬后悔了。
第三個是作家史鐵生的案例:
作家史鐵生每每提及母親也都深感悔不當初。自他雙腿癱瘓后就常常把氣撒到母親身上。
為了不影響他的心情,母親只能忍受著他暴戾的性格,經常躲到他看不見的地方偷偷抹眼淚。她直到臨終前,嘴里還在念叨著“我那個有病的兒子......”
母親去世之后,史鐵生才醒悟:“這倔強只留給我痛悔,絲毫也沒有驕傲。
我真想告誡所有孩子,千萬不要跟母親來這套倔強,我已經懂了,可我已經來不及了。”
最后進行總結,呼應本文的第一個論點:
你看,子女不經意的一個態度,往往傷害最深的就是愛我們的父母。
如果你真心愛父母,在和他們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和顏悅色,從內心深處發出微笑,這樣他們才會感到快樂、幸福。
所以“色悅”才會變成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
其實這個論點本身又是一篇觀點文。
用有人說:“婚姻里,比拳頭更傷人的是舌頭。”
引出案例:
之前有讀者講過她的一段親身經歷:
她和老公結婚六年了,有兩個小孩。二寶出生的時候她從公司辭職,做起了全職媽媽。剛開始的時候還好,可是時間久了就感覺整個人身心俱疲。但老公一點也不懂得體諒……
通過他們的相互不理解,相互埋怨,最后作者寫到:遇到這樣的事,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互相理解。
你理解我的累,我理解你的苦。一輩子那么短,我們應該把自己的好脾氣留給愛的人。
最后得出結論:對待伴侶和顏悅色,不互相為難,懂得體諒,這才是真正的愛。
這里作者通過河南四名農民工在公交車上怕弄臟座位席地而坐,司機師傅拉著他們坐在座椅上說:“你們是為城市做貢獻的,座椅臟了再打掃一下就行了”的報道,聯想到在自己在下班乘地鐵看到的一幕:
在一個換乘站,外面進來一位農民工打扮的乘客,看起來四十多歲的年紀,他身上穿著工服,上面還有一層灰。
那節車廂碰巧多了一個空座,他走過去側身坐下了。結果旁邊一個打扮時髦的年輕姑娘捏著鼻子尖叫:“你身上臟死了,離我遠一點。”但是他一句話也沒說就默默地走到了一邊站著。
這時候一個十一二歲的,穿著校服的小女孩反駁:“阿姨,你怎么這么大人了連一點禮貌也沒有?你都不想想這個城市是誰建的,如果沒有農民工叔叔你不是要睡大街嗎?”
小女孩邊說著邊走到農民工的身邊拉著他的手:“叔叔,你坐我這里,旁邊是我媽媽和爸爸,他們不會嫌棄你的。”
小女孩的父母微笑著看著這一幕,絲毫沒有阻止。
通過對比得出結論:這才是真正的教養。
正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看一個人的人品教養,不是看他是不是西裝革履,是不是有很高的官職,而是要看,不管是身份高低,不管是職業貴賤,他能否尊重周圍的每一個人。
結尾總結點題.
對待陌生人和顏悅色,最能體現出一個人教養的好壞。
對父母和顏悅色,是人該有的孝順。
對愛人和顏悅色,是人該有的態度。
對陌生人和顏悅色,是一個人有教養的善意流露。
教養,是一個人從骨子里透出的氣質,藏不住,也裝不出來。
和顏悅色的本質就是和善,對身邊的每個人都和善,別人才會用和善的態度對待你。
余生漫漫,勸誡自己做一個和顏悅色的人。
文章引用了名人和現實生活中的案例,素材非常貼切,每個素材都能為小標題服務。而且有些素材就是我們身邊的事,所以我們平時要注意觀察和積累這些素材,以后寫文章的時候,也許就會用到。
以上是我對該篇文章的拆解。相信大家仔細拆解完一篇文章,一定會有收獲。平時多拆解一些優秀的文章,你的寫作就會進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