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秋葉大叔的壓軸分享,突然地有豁然開朗的感覺。BM訓練營四天的課程設計,對我來說是一次完整地對自我的思考和認識,是試圖找到一套基礎方法論體系,是找到可以在其他領域復制的基礎學習模型。想去哪里?為了到達期待的彼岸,怎樣規劃時間、財務、人脈資源?簡單地說,四堂課是在圍繞這個問題尋找答案。
1 目標管理— 一切的源頭
從沒有像今年這樣花這么多的時間做年度計劃,從小強的課程到秋水老師知識管理課程里的目標管理,到KK花花的funture計劃,從夢想清單到三年規劃,到2017年計劃,分解到閱讀的項目、習慣。。。我做了這么多,像是很完美了,可結果呢?已經過去的近兩個月時間里,我的目標實現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有40%的偏離。在走向目標的路上,我累死在有太多的重要事項,死在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死在沉迷的小言和娛樂上,死在想要的東西變化太快......
永澄老師說:越是復雜的東西,越會有核心的關鍵點,只有把握關鍵點,才可能抓住。那么目標管理的關鍵點是什么呢?結合老師的分析,我最核心的問題在于一直沒有理清自己。我真正的期待是什么?這個看起來簡單的問題,從來沒有得到最真實的答案。有那么多的夢想清單,卻不知道為什么要有那樣的夢想,卻沒有夢想與獨特的個體關聯起來形成體系。沒有很好地考慮目標中時長的維度,害怕太慢,想把所有在一年內實現,這顯然不現實。
RSQC的模型來源于項目管理的項目金三角,在范圍、時間、質量、成本四者之間,需要做出取舍,任何一個維度的變化都可能會影響到另外的維度,在項目管理中,我也經常會用到這個模型,在年度計劃里,卻輕易地忽視了范圍、時間的維度。只能說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還需要繼續打磨。相比而言,我更偏愛PORT模型,目標(Purpose)是什么對我的人生有怎樣的價值,目標實現后能得到什么樣的結果(Result)和改變,然后才是任務(Tast)分解和行動計劃。
下一步行動:再次問自己真正期待的是什么,從時間和范圍維度調整短期目標并持續行動;
2 精力管理——為了更豐滿的人生
把時間用在美好的、有價值的事情上。這是我在聽完秋水老師的課程后,希望做到的。學過其他時間管理的課程,但我過于關注時間本身,而忽視了將時間與生命價值與目標體系結合起來。關注時間利用效率,卻忽視了時間利用質量。我想這大概就是時間管理與精力管理之間的距離。我應該先理清楚的問題是,時間和精力應該花在哪里?這需要結合目標管理,花在實現目標的路上。
拓展人生的寬度,有嘗試的勇氣;了解自己的精力周期,在最適合的時間做最適合的事情;做出取舍。我是我想要做出改變的地方。
3 財富管理——讓實現夢想成為可能
個人財富管理不單單是投資、理財那么簡單,所以才有財富女神賽美。賽美老師讓我有機會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看理財,財務目標是源頭,風險管理、資源整合才是核心和關鍵。
土豆曾說過一句:撇開欲望和賺錢能力談理財都是耍流氓。聽起來覺得很爽,但其實一直沒有把欲望兩字理解透徹。目標管理中,經濟支撐是極其關鍵的一環,可我其實是忽視了的,或者是一種可以逃避,比如,我在夢想清單中寫下想要周游世界,可我其實并沒有把它轉換成為此需要有怎樣的收入能力支撐。不結合目標管理單純地看理財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期待或者說欲望是賺錢的動力。
也不是做了基金定投,買了房子就是做了理財,還需要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杠桿做風險轉移機制,這些需要數字化的模型以及對數字的敏感,在高風險高收益產品與低風險低收益產品之間,如何組合是最適合自己的,針對自己的家庭結構,需要規劃怎樣保額的避險產品.......
保持對環境的敏銳, 找到更多投資渠道,優化收入結構,識別商機找到賺錢機會,這是更高層次的財富管理。對普通上班族而言這估計是最難的,也是硬傷,我還沒找到解鎖的密碼。
能最快進入狀態的方式是,省錢就是賺錢,從記賬開始,從存錢開始,從賺第一筆投資收益開始。
下一步行動:為老媽配置一份保險;重新計算家庭保額,考慮增加孩他爸額度;設立每月理財目標;關注市場機會;
4 人脈管理——放大能量的系數
去年年底曾想約以前的同事見面,最后竟然是多次電話都沒能見面突然就對自己的人際關系圈完全失去信心了,這也是我想聽秋葉大叔課的原因。人脈是什么?我以前的理解是,可以讓自己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關于人的資源,顯然大叔的定義更燒腦更有針對性:積累能幫我解決麻煩問題的人的資源。人脈管理是為了幫助解決難題的,是為了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人與人的關系是一種交換,大叔的模式定義了五種交換模式,感情交換、資源交換、事事交換、金錢交換,投資交換,通過這五種手段的交叉用,就可以建立對人脈維護的手段。這又打破我的思維定式:人脈關系應該是基于感情交換的,金錢交換只能算是關系,不能算作人脈。但顯然這種更廣的關系定義,能讓我們在拓展人脈關系時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拘泥于一種方式。
人脈關系的金字塔結構是人脈關系里的斷舍離,沒有人會陪伴一輩子,也沒有關系是不變的。但我常常會糾結一段關系的結束,然后花很多時間試圖去維系已經不再熟悉的人。回到最開始的目標管理,核心的問題定位不明確,我不知道在我的人脈結構圖里,到底需要怎樣的人,能幫助我解決人生中遇到的麻煩。
下一步行動:畫出財務領域、知識管理領域的人脈金字塔結構,確定到底有哪些人是需要維護在人脈關系圖里的;結合目標畫出自己的人脈結構圖;分析每個關系中我能用于交換的資源是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5 總結
四天的課程圍繞個人成長的話題展開,四位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試圖用最簡單的模型來解釋復雜問題,先理解一個領域的基礎概念,然后知道WHY 和HOW。知道了然后做到,我想要的不僅是在于與課程有關的這四個維度做出改變,也要把這種思考模式運用在其他學習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