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悲傷的回憶,才能擁抱鮮活的生命。——題記
封面上的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本書主題,放下,才能更好的前行,清空過去,才能容納更多明天。
寫這段文字時的作者悲傷逆流成河,但似乎又不想僅僅傳遞這樣的負能量!所以閱讀前面的章節感覺作者筆下的人物內心描述和抑郁患者沒兩樣,生而為人,卻生無可戀,面部表情突然失控的小田小姐,眼淚會莫名止不住流的夕子,還有見證一樹死亡的那些朋友們,看著熟悉或不熟悉的生命從這個世界消失,除了看著,只能看著,無能為力,無可奈何。
本以為小說會一直彌漫這樣的悲傷,但后面讀著讀著,情節開始一層一層鋪開,故事一個接著一個娓娓道來,開始變得明朗,開始感到溫暖,結尾甚至還有些小感動。
女主人公徹子的丈夫一樹已經去世多年,但徹子仍舊和公公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兩人因一樹有了共同的牽絆和回憶,雖然這樣的朝夕相處在我看來有些不可思議,但他們相處的畫面似乎也是自然溫馨的。
徹子算是主角么?好像也不是,每個人似乎都是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夕子,寺山,巖井,阿寶,一樹,虎尾,他們都是蕓蕓眾生中的極普通的一員,每天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惱,可能自己的苦悶都無處排遣,卻會盡自己力所能及幫助他人。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做事呆板無趣的巖井先生,在徹子和他大鬧分手后仍舊若無其事的吃著甜點,會相信陌生的小女孩,不僅變魔術開導她還拿出結婚儲備金幫助她,即使被騙后也沒有憤世嫉俗,仍舊天真相信自己的判斷,就像阿甘,有自己的一套處事原則,呆板教條的背后又透漏著一絲善良和可愛, 這也是打動徹子的地方,也因為這一點她才會改變主意,重新接受巖井,我想一樹是徹子昨日的咖喱,而巖井就是徹子明日的面包,一點點放下,一點點接納,還好巖井有耐心,還好徹子沒放棄。
小說由一個個的小故事串起了整個情節,尤其是最后一個小故事回到了徹子的丈夫一樹身上,原來昨日的咖喱是少女徹子身上的味道,原來明日的面包是指少年一樹手上拿著的面包。
一樹媽媽說,“動起來才有活著的樣子,活著,就要動起來,”所以奔跑的一樹不顧一切追趕徹子,放下失去媽媽的悲傷,奔跑的一樹拽到了幸福,所以失去丈夫的徹子,失去兒子和妻子的寺山,都在奔跑,都在努力生活。
活著,就要朝前看,走著,動著,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