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論語》的身世由來,在《漢書?藝文志》里說道:“《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即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段話是解釋《論語》的內容,是孔子回答弟子和其它人提問的記錄,以及弟子從孔子那聽來的話語。孔子在世時,他的弟子都有各自記錄老師所說的話的一種學習習慣,等到孔子去世了,弟子們便將筆記集中起來,經討論編定了這本書。這就是論語一書的身世由來。
另從《論語》學而第一篇看,整本書除了孔子尊稱為子外,還有有若、曾參兩人尊稱為有子、曾子,可以推斷《論語》最終定稿是由有若和曾參的門人主要負責。
《論語》是一本對話的記錄,是儒家經典,是智慧之言。關于對話的經典記錄,除了《論語》,還有西方古希臘哲學大師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記錄他的老師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對話的記錄,還有佛學經典《金剛經》,是記錄佛祖與其弟子須菩提對話的記錄,有意思的是,這些無上智慧,皆是以問答對話的形式而被記錄下來,傳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