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貴州省鎮寧縣,他是華為集團創始人,也是中國企業界的標志性人物。
1987年,任正非43歲,但毫無建樹,家庭破裂,被騙200萬,任正非在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中,直達人生低谷。1987年,脫離體制的任正非“下海”,以21000元資金創立華為。起初公司主要代銷香港產品,風險極小,靠差價獲利。創業初始,任正非的所思所想并沒有太多的理想主義,僅僅只是為了糊口、為提高家人生活品質。而這是一個扛著壓力向前、被逼無奈的創業故事。可以說,任正非的創業初期帶著些許悲情色彩。
他在那個時候能夠認識到 " 技術是企業的根本 ",便從此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蠔業村工業大廈三樓,最初有50多人,開始研制程控交換機。這里既是生產車間、庫房,又是廚房和臥室。十幾張床挨著墻邊排開,床不夠,用泡沫板上加床墊代替。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領導還是員工,做得累了就睡一會兒,醒來再接著干。這是創業公司所常見的景象,只不過后來在華為成為了傳統,被稱為“床墊文化”,直到華為漂洋出海與國外公司直接競爭的時候,華為的員工在歐洲也打起地鋪,令外國企業嘆為觀止。
華為在研發投入也是不遺余力,2015年,華為公布了他們的全年成績,其全年將實現銷售收入約3900億人民幣,研發投入超過1000億元。在科技行業,如果想要獲得持續創新,走在行業的最前端,就要有足夠的研發費作支撐。華為正是在研發投入巨大,才能做到通信業第一。
如今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
作為如此成功的企業家,任正非卻直到最近幾年才進入公眾的視線,任正非自己只占華為1.42%的股份,其余為高管和員工擁有。目前,華為15萬員工中有7萬人擁有華為的股票。由于高薪和股份化,給員工高額待遇,在華為的核心價值觀里,這就是“以奮斗者為本”。
一旦華為停止成長或關門,員工將損失慘重,所以華為能萬眾一心,蓬勃向上,企業的執行力特別強。因為員工都是在為自己工作。同時,嘗到了高分紅比例的不少員工每年都想方設法多掙一些股票,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給公司創造價值。
充滿矛盾的企業和企業家,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元素,或許矛盾的不是他們,而是這塊讓他們生長的土地。任正非只占華為1%的股份,段永基曾經擔心有一天他會不會像王石一樣因此而被人趕下臺,而任正非的回答是,如果這一天到來了,說明華為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