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大海,也喜歡浪。
-1-
大大小小的海去過不少,說白了,其實海都一樣。無非是清澈度,沙子的軟細程度,海以及陪你看海的人的名字不同而已。
那,為什么我們還熱衷于去海邊。
大概,只是因為喜歡海的感覺吧。
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最好是夏天,太陽大點沒關系,溫度熱點最好,能脫得只剩泳裝,在海上隨著浪花一起浪,或跳或游或者互相潑水。
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突然地關心,也不用操心未完的工作,以及沒解決的煩惱,只需要毫無顧慮地玩耍。
所以每一次去海邊的記憶,都是暢快且愉悅。
而且,每一次去海邊,都有新的體驗:
19歲那年去三亞,在南海,第一次在冬天去往海島,在蜈支洲島上飄著;
20歲那年去海牙,在北海,雖然時值盛夏,可卻只有20多度,海也不是很清澈,只是因為難得出一次國,便一定要感受一下這國外的海是不是會比較咸,于是和伙伴們興奮著脫了衣服往海里沖;
21歲那年去大連,在渤海,為了考研而獨自北上求學,在煙臺和青旅的伙伴去不知名的海邊,躺在鵝卵石的海岸邊,聽海沖上鵝卵石,隨后又退去發出的悅耳聲音,那也是第一次坐游輪,清早時分披著毯子到甲板上看海鷗。
22歲那年去泰國,在安達曼海,考完研后的暢快,同時伴隨著對前途的擔憂,我玩了滑傘的項目,快艇拉著我在天上飛,我大聲唱著 I believe I can fly,反正也沒有人聽到我是否跑調,感受飛翔帶來的刺激與爽快。
23歲,再次來到泰國,還是這篇海域,對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又那么的陌生。
在甲米的奧南海灘邊住著,每天推開窗就是大海和椰子樹,吃完飯沿著海邊散步,
報了個第二天一日游的團,神奇四島游。
-2-
雙條車的司機在規定好的時間,在酒店大廳叫你,載著你前往匯合點,人都到齊了以后就可以上船了。
上船前,導游依次用泰語、我聽不懂的語言、英語、中文還有印度語和大家講解行程。輪到印度語的時候,就是帶著那些印度人唱起了印度歌曲,然后說let’s go.看著印度小哥一臉懵逼后的開懷大笑,覺得心情也頓時明媚了起來。
這是一次神奇的海島游,這是一艘神奇的船。
之前跟團來泰國的時候,全團都是中國人,有時候感覺自己會在三亞這樣的海邊城市??墒沁@一次,一艘船上,除了我們和偶爾幾個中國人,基本都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人們。
當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國籍的人坐在一艘船上的時候,就是未知和神奇出現的時候。
坐在船頭的一對美國情侶,只穿著泳衣,一邊搽著防曬霜,一邊大咧咧地享受著陽光;
坐在身后的俄羅斯妹子,一個人前來泰國旅游,和同是一個人來甲米的泰國小哥聊起了天;
同樣坐在船頭右側的兩個印度人,我和同伴一直在猜測他們是情侶還是姐弟,那個印度小哥不去拍戲簡直可惜,無論側臉還是正臉都帥炸。
導游一直在用他的go pro給大家拍照,一個也沒錯過。一開始我還擔心導游會不會用這個多要我們的錢,后來發現,我簡直是太狹隘了。
無論是在潛水還是海灘邊逛,導游一直認真的給他遇見的每一個團里的人拍照,事后都傳在了Facebook上,導游那明媚陽光的笑臉,至今還留存在腦海里。
我坐在第一排,感受著不時灑過來的海水,享受著16年最后的時光。
-3-
我們總是會對未知充滿好奇。
當來到雞島(chicken island)的時候,我們沒有上岸,而是直接在島的不遠處停了下來,然后發潛水設備,準備好以后,就一個個往海里跳。
真TM刺激。
真TM的爽。
起初在遠處看到有人從船上往海里跳的時候,還驚訝,哇塞,他們也太拼了吧。轉眼,我們也跳下了海。
因為不熟悉浮潛設備,幾次被海水嗆,直到覺得海水都不咸了。
開始熟悉海下的世界,然后感嘆海下世界的綺麗。
一群群色彩斑斕的魚在你身邊環繞,你伸手想要觸碰,卻總是能被它們巧妙地躲過,水下的人們,和這些可愛的動物比起來,雖然龐大,可是卻這么的笨重。
這還只是浮潛而已,看著腳下那未知的深藍,不知道如果以后有機會,嘗試真正的潛水,那水下的世界,該是多讓人神往又懼怕。
-4-
浮潛之后,導游從船上搬下來幾個箱子,里面裝滿了食物和米飯,還有水。直接坐在沙灘上,吃著可以無限加菜和加飯的咖喱雞和蔬菜,還有炸雞腿,吹著海風,好滿足。
回歸到兒時對幸福標準的界定。我們其實用不了太多物質,就能滿足自己,從而收獲快樂。
大自然給與我們的,就是我們在城市森林里困頓許久,而得不到滿足的最簡單的幸福感。
一天的最后時光,就是坐在沙灘上,吹著溫柔的海風,看著清澈的大海,任憑一波波浪花打在身上,什么都不想,什么也都不用想,簡單卻充實。
隨船回到甲米,喝幾杯果汁,吃一頓大餐,做一個馬殺雞。
我想,這大抵就是我想要的慵懶和隨性。
也正是我喜歡海,也喜歡浪的原因吧。
泰國甲米全攻略戳這里:3000元玩轉泰國6天5晚全攻略
如果你喜歡,記得關注我,給您帶去更多有趣好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