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嚴重問題,至少我們這輩沒有逃開過。小學中學時,老師們的文化素質有所局限,除了一股腦的教授應試技巧和督促我們練題解題提升成績,然后就是盯著學生循規蹈矩的在校園安全警戒線上學習生活。學生時代,我們的生活沒有自由、隱私,甚至是在大腦中萌生的思想意識,全都被深深忽視。你只能被指導著干許可范圍內的事。于是,十二三歲的懵懂乖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學習成績,不為過,但到了十七八歲的好孩子也并沒有隨著年齡增長多一些獨立的判斷力,他們的世界里好像只有高考能開啟智慧大門。
可是,我們通過自身努力走向了大學,老師們變成了博學多識的教授,除了傳授專業理論仿佛就不再出現和過問有關于你的瑣碎事。失去了外來的鞭策施壓,我們的動力源去了哪?二十來歲的青年人,因為感到孤獨會哭泣,因為跌倒在地會感到無助又無力,因為被社會經驗人士騙上幾句就深信不疑。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還不及一個六七歲的小孩。還怎么去做大學校訓中那個“慎思、明辨、篤行”的人?面對權威,我們不敢質疑,不愿推翻,錯了就錯了吧,反正都順應習慣了,只要不影響學分就好,只要能找到不錯的工作就行。夢想中的大學應該是自由思想交融的圣地,卻因為我們都習慣了管束和服從,成了又一個沒有了味道的地方。
“傳道授業解惑”似乎缺少了對“道”的挖掘,如今的教育成了一種權力象征,敷衍了事只抓業績不管育人是常態,最后仍是社會用它的冰冷現實給初出社會的大學生們最猛烈的一擊。原本可以用心躬耕出一片獨特美麗的花園,卻為了交一份答卷簡簡單單的播出了一堆空心菜,這是不是教育本身給我們最嚴肅的回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