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源和條件去看當下很火的一套書《成為作家》,但是認識的一個姑娘卻把這本書拆分成九篇讀書筆記及讀后感給我們呈現,果斷仔細閱讀了幾遍,寫下自己的一點關于《成為作家》觀后感的觀后感。
首先要有寫的自信心,很多人在開始寫文章之前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心理負擔和心理障礙,導致自己遲遲無法下筆。但是既然熱衷于寫作,至少你應該開始碼字啊,哪怕是三言兩語,哪怕是五行十行,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至少也是你以后的素材。
其次,讀后感剖析了作家的性格特質。優秀的作家都具備兩點典型的性格特質:一是有著孩子般的天真和對生活永遠的好奇心,其次必須保持成熟、沒有偏見、溫和和公正。關于這兩點簡單來說就是作家要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心,這樣才會具備敏感的嗅覺,發現生活也積累素材;然后就是要善于思考,不帶有自我的偏見的去思考,善于從生活的點滴發現靈感。
第三點事讀后感里提到練習晨間寫作和按時寫作。關于這兩點我都曾嘗試過,正兒八經的晨間寫作大概堅持了兩個多月,每天爬起來什么都不做就去寫,讓自己養成了輸出的好習慣。而現在因為自己時間計劃的調整,養成按時輸出的習慣,基本上等到九點半到十一點之間我會端坐在書桌前完成自己的今日輸出。關于輸出這個習慣真的已經養成,每天日更也早已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
第四點是作者在自己的讀書筆記里提到要經常檢查自己的文章,以批判的眼光。這一點事值得自己認真反思的。因為就如文章里作者所提到的,我寫完自己的日更輸出后幾乎從不再反觀自己寫的文章。事實上,為了自己更好的進步,其實應該認真重讀自己的文章,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的亮點,并不斷的反思自己應該在哪些方面取得進步。這一點是自己今后的著力點和目標之一,值得自己認真反思。
第五點作者提到保持有兒童般的敏感,跟之前第二點有異曲同工之處。想要成為作家或者說是做好自己的日更,應該具備一定的敏感度,試著用兒童的視角去感受這個世界,保持有真誠不變的心。
第六點是作者探討“原創文章”這個話題。就像之前自己看書,鄧先生一直反問我的,看完這本書你有沒有自己的想法?這個觀點也類似,就是告訴大家不要盲目從眾、隨大流,要堅持自己的特色,自信誠實。在你寫文章的時候更應該堅持這一點,看書閱讀,但是保有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大膽的說出來。
第七點是如果你真的想要成為一個作家,那么請你遠離娛樂項目。當下娛樂項目紛繁復雜,你接觸的娛樂項目越多,自己不知不覺之間受到的熏陶和影響也就越多,這對于自己具備獨立的意識和思想無疑是一種傷害。
第八點說的是“完整的故事”。在這個觀點里作者給出了一個寫作的新思路就是先想好自己故事的開頭和結尾,這樣限定好以后再根據自己的想法不斷地豐富和調整自己故事的內部故事情節。用作者的話說就是“用開頭作為跳板延伸你的故事,用結尾作為木筏引領你向前游的方向”。
第九點作者概括了“作家魔力”。創作的過程你只需要保持頭腦的安靜,去嘗試構思人物和場景,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給自己的故事列一個大綱,明確故事情節的場景設置、確定人物的出場先后順序等。就算是這些已經從模糊變的清醒,也不必著急表達出來,等到你覺得自己有很大的沖動,就是想此刻馬上寫出來的時候你再去組織語言...
文末,作者說著“作家是不需要天賦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作家,只要你敢想敢行動,你總會發現自己豆腐塊的價值。即便不是變成鉛字,即便沒有多少點贊,但是至少你娛樂了自己,也是對自己的總結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