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電腦前,陽光從陽臺透過窗簾照射進來,房間的溫度越來越難以忍受。心想今天的暖氣怎么開得這么大。一摸旁邊的暖氣片,已不再溫熱。下午去超市買菜的時候,馬路兩旁的枯樹中,突然竄出一棵開滿白花的樹。超市賣菜的大叔和買菜的大媽在討論春分立蛋的習俗,大媽說只有在春分這天,才能把蛋立得起來。大叔卻驕傲的表示,你只要給我蛋,我就能隨時把它立起來。倒一個賠你十個。
北京的春來得猛烈,沒有過渡,強行敲碎了冬天的布景,把道具都搬了進來,開始宣示主權。
在剛剛過去的那個冬天,我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所有力量,原地踏步。當自己習慣了被動,就會越發缺乏對生活的掌控力,越來越沒自信。幸得貴人提醒,才又想起了自己的目標,重拾前進的動力。
在手機上下了習慣記錄的App,給自己定下計劃,每周三次寫作,每天健身,看書,記錄值得感激的事情。希望自己能在對這些計劃的完成中,找到對生活的掌控感,并且完成蛻變。
只是這一過程,從自認為擅長的寫作開始,就已感到了艱辛。坐在電腦前,腦子就開始發懵。必須強力推進自己,來挖掘組織自己零星瑣碎的想法。就像是長期臥床的病人,開始努力復健。
雖然最終的想法,是能夠借助寫作輸出一系列屬于自己的作品,來為自己塑造職業品牌。但現在算得上既沒想法也沒技巧的階段。也好,這樣只要肯往前走,就能看到進步。寫作如果不知道寫什么,就先從讀后感和這樣的雜想開始。
與其在迷茫和焦慮中打轉,用力的往前趟,似乎自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