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圖書館拿起這本書,完全是出于這樣的一個想法:公司的墻壁上經(jīng)常會掛上一些所謂的名畫,而且定期更換,雖然不懂但是看起來很有美感。但是為什么說它美呢?僅僅只是因為色彩搭配的好?有意境有童趣?公司的業(yè)務是做兒童教育產(chǎn)品,需要很多和美術(shù)相關(guān)的崗位。很多時候,復試官會給候選人提問,請你評價一下身后的或者是墻壁上的某幅畫作。然后我時常會想啊,如果一幅名家名畫扔到我的面前,我應該怎么樣去賞析去評價這幅作品呢?怎樣看到這個美術(shù)作品的價值呢?剛好,當我看到《世界美術(shù)名作20講》這本書,我就決定今天“翻她的牌子”啦!我想,雖然我不是美術(shù)專業(yè)出身,但是至少可以做一個知識的補充和了解嘛?
首先大致看了一下目錄。
曾經(jīng)歷史書上留在腦海里的就只有“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這個詞語。知道的藝術(shù)家,有達芬奇、拉菲爾、米開朗琪羅。知道的作品,也就是《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大衛(wèi)》。嗯,好像,腦海里就只剩下這么一些內(nèi)容啦。
翻開傅雷先生寫的這本書,內(nèi)心有種掂量不起的感覺,也怕自己一時半會看不懂。
沒關(guān)系,純當是提高一下自己的美術(shù)素養(yǎng)啦。我不是研究美術(shù)的,所以呢就挑幾個內(nèi)容看一看吧。
我一直不明白,《蒙娜麗莎》這幅畫作她的偉大到底是偉大在哪里?
看了傅雷先生的解說之后,至少,我學會了從幾個方面來欣賞一幅畫作。
第一,可以看一下整體的構(gòu)圖。可是什么是構(gòu)圖呢?哎呀,先不說構(gòu)圖先來看一下這副畫吧!蒙娜麗莎的衣著很簡單,頭上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看這幅畫,整個人的視覺,首先就是被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所吸引過去了。我不知道構(gòu)圖的專業(yè)的定義是什么,但是我想,他的核心目的是,突出作者想要表達的重點吧。
第二,可以看局部的重點,也就是他的面部表情。整體的感覺呈現(xiàn)出來的就是似有似無的微笑。整個面部籠罩著一層謎一樣的神秘。他的面部上的肌肉是流動的,這個跟書中前面提到的另一個畫家是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的。這個畫家叫波提切利。他在描繪人物面部的時候用的是一些很明顯的線條,雖然很清晰,但是面部表情不夠豐富。當然他的特長在于通過各種線條來表現(xiàn)出嫵媚的感覺。正因為這個偉大的變化,人物更傳神更生動了,人物在畫面上“活”了。既然活了,當我們欣賞畫作的時候,自然會與畫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我們可以猜測她為什么這樣笑?正因為這樣的神秘,每個人對微笑的背后有不同的解讀。
這個版本看得不是特別清楚,我在網(wǎng)上找來另外一個版本,幫助我們來看這幅畫。
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最后的晚餐》!
記得以前好像有過這樣的一個游戲,猜一猜到底是誰背叛了耶穌?就是今天,我在書里面看這幅縮小版的全景圖,我也不知道是誰。
為什么要畫這樣的一幅畫?表現(xiàn)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描繪了什么樣的場景?刻畫了哪些人物形象?當我提問至此,我不禁想,這不是我們寫作過程中也需要去考慮的問題嗎?再一想,對呀,文字和繪畫,都是藝術(shù)表現(xiàn)的一種形式呀。既然是藝術(shù)那就有相通之處不是嗎?
看了書里面的介紹,我才知道,這副畫是對圣經(jīng)當中一個片段的描繪。
耶穌知道有人出賣了他。他和12個使徒一起吃晚餐的時候,當耶穌說出“你們中間有人會賣我。”這句話的時候,耶穌和12個使徒他們呈現(xiàn)出來不同的狀態(tài)以及心里。是不是感覺像拍電影一樣呢,導演需要將劇本的內(nèi)容以畫面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演員需要將各自的角色人物的個性詮釋出來。
如果只是看到這幅全景圖,如果你不了解故事的背景,你真的就以為他們只是在吃飯而已。但是本書將畫面做了一些局部的處理,也就是將畫面放大之后,你去仔細觀察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動作,你會發(fā)現(xiàn)真的有很不一樣的感覺。耶穌的臉上是平靜如水般的表情,這和12位使徒躁動的情況不一樣,有著鮮明的對比。12個使徒每三個人為一組,再來仔細看他們的表情。出賣耶穌的尤大,你從他的眼神當中真的看到了恐懼不安,緊張。雖然只是一個側(cè)臉。可見達芬奇在描繪人物,表情,和心理的微妙之處。是多么的精湛高超啊!
從書中還可以了解到。這幅畫花了四年多時間!而且書里面還呈現(xiàn)了達芬奇為了這幅畫所畫的一些習作、素描。這個人物為什么要這樣畫?達芬奇是花了相當多的心思,最終才呈現(xiàn)出我們所看到的這幅世界名畫。
同樣為了一幅畫畫了四五年的還有米開朗琪羅。
為了完成西斯廷教堂的天頂壁畫,他躺著畫了四五年,以至于形成習慣,看什么都要以躺著的角度去看!在這些壁畫當中,還有他的大部分雕塑作品中,裸體是最多的,幾乎都是以裸體來呈現(xiàn)。一開始我也想不明白,難道只有以時代比較開放這樣的理由嗎?
傅雷在書中的一段話對此作了精辟的解釋。
裸體,在西方藝術(shù)上——尤其在古典藝術(shù)上——是代表宇宙間最理想的美。它的肌肉,它的動作,他的堅強與偉大,他的外形下面蘊藏著心靈的力量與偉大,予人以世界上最完美的象征。
他們承襲的是古希臘羅馬文化精神,那種人之中心觀的精神,或許也能釋讀為何他們歡喜用裸體化的神話人物來表現(xiàn)主題——因為他們最高峰的精神在于個性的突出。
ps:我發(fā)現(xiàn),在上班日,每天下班后要看一本書,寫一篇1000字以上的文章,對于我這樣的新手來說,確實有壓力。看書2-3個小時,加上整理出一篇文章,差不多要花四五個小時。昨天,文章的草稿是已經(jīng)寫好了,但是沒有進行二次整理和排版,所以今天才整理發(fā)布。算是補交昨天的作業(yè)吧!可是今天晚上接了家人的一個電話,一個多小時就沒了,文章才寫了一半,看來周末是要補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