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她清晰的記得,在一次創業培訓課程的第一天,老師把二十幾個人分成了倆個人一組,然后讓這倆個人自己了解對方的信息,上臺把隊友介紹給大家,一個蒙古小伙介紹她時說,她叫***,以前學財務管理專業,目前是一位小寶寶的媽媽,他說“媽媽”這個詞時,有點卡,有點生澀,說不出來,在座的很多人都笑了。
她是一個新手媽媽,在幾個月前她生下她的小精靈,住院的時候她滿心歡喜的照料著她的寶貝,即使生孩子傷了她很大的元氣,可她每天都睡不著,常常徘徊在嬰兒床周圍,看著她的小天使……
這幾個月來她從來沒有哪一天是不幸福的,因為她太愛自己的寶貝了,孩子有一點點不舒服她都會焦促不安,孩子的一顰一笑都會讓她興奮不已。
幾個月過去了,她幸福的享受著美好的親子時光,從來沒有離開過寶寶。有一天,她參加了一期創業培訓課程,介紹環節她聽到了隊友對她的介紹詞,一位寶寶的媽媽!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職業,有賣車的,賣房子的,做貸款的……唯獨她是一個“媽媽”。在很多人看來,這個頭銜不是一份職業名稱,僅僅是一個角色。
02? ?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個像她這樣的媽媽,她們的職業是照顧寶寶,她們的生活是做飯,買菜,學習做輔食,唱兒歌,哄孩子睡覺,給孩子洗澡。但是,這個世界并不是溫柔體貼的,很多寶媽媽們有點迷茫,有點亂,有點孤獨,有點懷念過去瘋狂的年輕時的自己,做了媽媽后,曾經的那份灑脫不在了,她們迷茫的想經濟獨立,想出去工作,她們隨波逐流的做了微商,結果被“黑”掉了一大批“熟人”,別人怎么做跟著怎么做,第一個月她的朋友們信她這個人都紛紛買了她賣的產品,第二個月陸續還有那么幾個,第三個月她覺得成交量太少了,她開始瘋狂的搜索附近的人,加新朋友,可是同意的人都和她扯著別的話題,有查戶口型的,大致問年紀,住址,婚否……她開始的時候違心的聊天,敏感話題她有意的避開不說,慢慢地她開始反感那些聊天的過程,可是為了賣產品首先得讓別人信賴,她堅持了七個月,每天發十幾條朋友圈,這些都還能游刃有余的做好,有時會自己編輯文字發廣告,可是最讓她頭疼的是加新人的聊天過程,有一天她看到團隊里的佳佳曬出了和顧客聊天的記錄,從那天開始她想放棄了,因為她不是那種很能開玩笑的性格。這么多年來,她正經到沒有說過一句臟話。沒有跟任何一個沒關系的人扯上關系。
她起碼是幸福的,因為她又重新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看書碼字,遇到簡書,有人傾聽她,有人關注她,有人喜歡她的文章,每一次消息欄里的喜歡和關注都讓她覺得世上有那么一些人認真讀過她的故事。她投了一些作品到一些征稿平臺,稿費不高,可是一篇最少也有幾十塊錢,最多一篇是三百,她來簡書最初的目的就是掙幾個護膚品錢,讓自己美美噠,可是來了的第三天她就把錢的事情根本沒有放到心里,她看到了那么多走心的文字,她被徹底收服了,她覺得自己兜兜轉轉了那么多年,經歷了那么多事,學業荒廢過,職場努力過,愛情執著過,她曾經自己笑話她的閨蜜有了孩子失去了自我,如今等她自己有了寶寶后才深刻體會到那種“放不下”的苦楚真的是難以言說。
03
今年看了很多版本的關于婚姻的文章,越是狠批男人的文章越是引起了大千女性的共鳴,帶孩子,很多人把這個差事想成了負擔,因為在所有人看來,帶孩子,不是一份職業,只是一個角色。
我看到朋友圈有個專做嬰幼兒導師的媽媽,曾經看她分享的母嬰知識都是很用心的總結,可這些總結背后的對象全是別人家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只能在晚上回去陪伴一倆個小時,那已經是很奢侈的事兒了,前提是家里的家務有人幫忙承擔一部分,如果沒有,那些職場媽媽和孩子陪伴的時光少之又少,很多女性都懷著愧疚的心情工作,加班。她們受著思念和責任的雙重枷鎖,日復一日,每次看到她們發表的心情,我就會很心疼。
她們就像一片孤獨的葉子,雖然每天忙于工作,可心總是被諸如思念,愧疚,委屈的情感牽著回旋。
我舉例的媽媽是嬰幼兒導師,可盡管如此她都不能把自己對幼兒的研究執行于自己的孩子身上,更不要說其他行業的職場女性了。
04
這一年我感謝老公,他是個比我還細心的男人,尤其對女兒,他堅持讓我們自己陪在寶貝身邊,哪怕我們的生活過的簡單一點兒,他再努力一點兒。
最踏實的生活就是等老公下班回家,伴著同女兒嬉鬧的咯咯笑聲,和著廚房洗碗的水流聲,我從打了霧氣的廚窗上看到自己咧嘴一笑的表情……
沒有關系,我們是媽媽,工作可能不會伴隨我們一輩子,可孩子將會長久的陪伴在側。
最主要的,媽媽一職除了鍛煉了一個會生活會精打細算的過日子高手,更值得稱贊的是我們成為了孩子眼中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媽媽這個角色沒有人是虛假的演繹。感謝生命的延續讓我體會到了人生的另一層含義。
感謝閱讀,堅持給寶寶寫童話的媽媽,堅持每日總結生活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