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膽結石犯了,疼了一天,特意抽了時間去醫院檢查。都說港大醫院的服務好,了解不深,但也算已經見識過。
一次深夜朋友急性腸胃炎來到急診,正好有個男的喝醉了在醫院撒潑,醫務人員頗有耐心,不僅沒有理會他的無理取鬧,對于那些醉酒后的胡言亂語也是視而不見。依舊像對待普通病人一般溫言軟語。
其實現在隨著港大的名氣越來越被人們所知,去的人越來越多了。服務也漸漸開始有些大眾化。前臺接待的護士可能也是本地招來的,有些已經很是不耐煩,去看病的人卻都是小心翼翼,哪怕是個前臺護士,也不敢輕易發脾氣,只能陪著笑容。
誰會沒有去醫院的時候呢?
我是個對醫院沒有好印象的人,護士兇,醫生也兇,不僅兇,還不耐煩,問多一句都煩躁。情緒最不穩的可能要數婦科醫生了吧?見慣了那些不愛惜自己身體的女人,想必最初都是恨鐵不成鋼,說話也難免惡聲惡氣,其實本是好意,時間久了,或成習慣了。
港大的醫生很年輕。與我談起病情來完全沒有醫生的感腳,像是在聊天,沒有居高臨下,沒有呼喝不耐。病人的心理往往是急切需要知道自己關心的問題。有時候我會很急切的打斷他的話,問自己迫切需要知道的,雖然我知道打斷別人的說話很不禮貌,可是我很急切,生怕一會就忘記了自己要問什么,他卻讓我覺得我是在和一個知道懂得我病情的人在討論如何去解決它,甚至會利用年輕人的思維與我分享如何吃才能更健康,不會對已有的結石帶來惡化。
沒有一絲不耐!甚至時間已經到了午飯時間。我完全沒有了長時間等待的煩躁心理,非常愉快的請他做了手術預約。
我所欣賞的,不僅僅是專業,而是對待專業的態度。
疾病與生命的脆弱在無知的時候最為茫然害怕和敬畏,對于醫生來說,或許見慣了生老病死,或許習以為常,不管如何產生的怠慢,都是一種對生命和病人的不平等。
所以,降低姿態與病人平等溝通會讓人覺得平和,感激,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