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來書寫中國當代商業發展史的話,史玉柱一定能入編《商業史·世家》。因為他雖從未成就過穩固的商業帝國,卻憑借自己在營銷上的天賦異稟,以及對人性的洞察,一而再再而三地完成了人生底谷的逆襲,成為叱咤一時,也幾乎讓所有人痛恨謾罵的一方諸侯。
第一節 征途元年——巨人,初露崢嶸。
史玉柱傳奇的商業之路,始于一塊拓展卡。早期的電腦性能有限,而漢字輸入在輸入時需要頻繁訪問存儲器,極大地降低了計算機的運行效率。1989年,深圳。剛從深圳大學畢業的軟科學碩士史玉柱,研發了將漢字輸入法及其驅動程序固化到一個只讀存儲器的拓展卡,也就是后來名噪一時的“漢卡”。為了推廣他的漢卡,史大膽先是向供貨商賒購了電腦,接著將電腦抵押給《計算機世界》換取延期支付廣告費。在還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的漢卡會在市場上取得成功時,史玉柱已經敢用自己的全副身家去博明天。而他在廣告上的投入在當時的國內技術型公司里,是極其罕見的。我相信,史玉柱在賒購電腦和延期支付廣告費兩件事上,有他超乎常人的營銷嗅覺,感知到廣告營銷是未來營銷推廣的趨勢,但也有他天性里的冒險基因作祟。其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敢于冒險的勇敢者,往往新大陸由他們開辟,散落在尋寶路上的累累白骨也是他們留下的存在。而冒險基因在此后的商海沉浮里,也一直伴隨史玉柱左右,外界普遍將它解讀成賭徒心態。史玉柱的廣告出街后的幾天,沒有一絲消息,石沉大海也就意味著他很有可能失去自己所研發軟件的版權,而且也會為此背負賒購電腦的數萬元債務。要知道80年代末,一萬元已經是一筆可觀的巨款。好在歷史不會讓史玉柱的征途止步在那年的深圳,13天后,他收到了郵局的三張匯款,總金額1.5萬余元,兩個月后,他的賬面數字已經到了10萬。史玉柱并沒有停留,他繼續在廣告上加大投入,復制自己的營銷模式,半年后史玉柱的回款已經達到400余萬元。
1991年,獲得初步成功的史玉柱揮師北上,來到海濱小城珠海,并注冊成立了珠海巨人新技術公司(巨人集團的前身)。此時的史玉柱也已擺脫了當初孤軍奮戰的窘境,他有了自己最初的100余人團隊。而史玉柱的漢卡,也遭遇了來自香港的金山電腦的威脅。史玉柱明白,得渠道者得天下。于是,巨人向全國各地的電腦銷售商發出邀請,只要訂購10塊巨人漢卡,就為他們報銷路費,讓他們前來珠海參加巨人漢卡的全國訂貨會。史玉柱以幾十萬元的代價,吸引了全國200多家大大小小的軟件經銷商,這些經銷商不但訂了貨,還組成了巨人漢卡的營銷網絡。人們常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可又有幾人面對巨額損失,仍舊敢于冒險堅持?
有了穩定的銷售網絡支撐,一路勢如破竹的巨人公司,在組建1年后資本已逾1億,而史玉柱更收獲了無數的掌聲和聚光燈,他的心態也開始膨脹,早期曾讓他捕獲一次次機會的冒險勁頭也給他和巨人集團埋下了覆滅的定時炸彈。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