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至所寫,不全分析,只寫主角,文筆巨渣,不喜勿噴
嬉鬧系列共六本(酥油餅著),時間緊迫,便見縫插針的看完了四本。但可以明顯看出,這四本故事人物間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四本分別是,嬉鬧官場一《識汝不識丁》,嬉鬧江湖系列一《朽木充棟梁》,嬉鬧江湖二《敗絮藏金玉》,嬉鬧西域系列一《有珠何須櫝》。
《識汝不識丁》,主角:顧射、陶墨
這篇文很明顯是注重學識天賦,不然也不會講顧射設定為天下第一才子,而陶墨卻目不識丁。
陶墨雖為一個七品縣官,但卻是訟師會聚,人才濟濟的談陽縣,更有一錘和林正庸兩位天下第一訟師。
作者對顧射身世的鋪設完整,正因其父是當朝宰相,對他要求過高,拔苗助長,而他又天賦異稟,方才成為才子,而不顯得身份突兀略顯虛假。反過來,也因顧射的才學過人,心高氣傲,反襯出顧相并不是只會偷奸耍滑、阿諛奉承之人。而是正直無私,心中有法之人,所以才會應法弒殺顧射舅舅,產生后續之事,致使父子之間有著一生也無法敲破的隔閡。
故事并不想往深處去寫。書雖然寫得是官場,但在書中對故事起著推進作用,并有較多戲份的最高地方不過是知府,連皇宮都是寥寥幾筆。而貫穿故事的一條若隱若現但又十分重要的線――黃廣德,也才在后文引出越來越多的命案時加重戲份,卻在牽扯越來越多皇親國戚,想要扳倒他必須進入皇宮時,戛然而止――黃廣德被殺死了。
而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顧射為陶墨自曝身份――顧丞相之子、天下第一才子顧弦之。
因而知府會放了陶墨,顧射與陶墨能以一種特殊卻盛大的方式成親……
而在成親當天,遭遇行刺,使很多事情浮出水面,讓所有人看清黃廣德這么久的殺人滅口計謀,進而老陶順藤摸瓜,帶領魔教眾弟子尋出諸多證據,加上臨近清明,陶墨須給其父親上墳,一行人才浩浩蕩蕩去了京城。
但沒多久,老陶卻帶來消息,經過監察御使多番調查,黃廣德與凌陽王暗地有牽,欺壓百姓之事證據確鑿,黃廣德此時才算真正出場。他準備讓自己一直依靠的大山九皇子保他一命。途中,老陶將他殺死。而他罪有應得,朝廷也未有任何表示,看似能再寫幾十章的復仇故事,卻以略顯草率但又符合劇情的幾章結尾,足以看出前面所提。
而這些看似與顧射沒有半點關系,其實不然。因為顧射,才會有陶墨的審案結果;因為顧射,才會使所有與這些命案的官府有種無形的壓力,盡心盡力地找出所有疑點;因為顧射,陶墨才沒有在為父報仇時茫然無措乃至被趕出談陽縣……
那這樣看來陶墨似乎并沒有太大的用處,縱覽整個嬉鬧系列中,他算得上是最差的人設了,既沒有學識文采也沒有人脈背景更沒有武功內力長得也是平凡無奇。但再次縱覽,陶墨的品行卻是所有人中最好、最令人欽佩的,連顧射都不及他。他以自身的原則影響的多少厲害的人物(特別是顧射),最后也不得到了皇帝的驚詫和贊賞。在故事的背景下,他何嘗不是間接阻止了官場上的一次腥風血雨?在整個系列中,我們要知道,朝廷一亂,江湖必是動蕩不安。
“我不要做個清官,我要做個好官。”是一條隱藏的線索,貫穿全文。這是陶墨說的。
清官易做,好官難為。這是故事想要說明的。這也是本文翻成劇后能過審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