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引言
流程思維是項目管理和運營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但是在組織實踐中,卻被狹義的被定義為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文件和標準化的步驟來實現一個目標。實際上,通過流程的每一步來達到結果,這個并不需要標準化的記錄,每個結果都是通過一個流程來完成的,在一系列的前提條件下,即便你可能認為它們不存在,但流程始終放在那兒。
任何結果都是流程的結果這個概念是有效性管理的基礎,不論是管理個人關系、項目和任何工作活動,需要知道希望達到或已經達到的目標是流程的結果,這樣,你就會知道在未來做一個項目計劃的時候,就會清楚你如何通過定義流程中每一步來達到目標。
而當你回顧一個項目,你要試圖弄清楚這個項目是如何成功或失敗的時候,你也會去定義和評估所使用的流程,你為什么會這樣做,是因為你知道每個結果都是在一系列條件下的過程的結果。
也許你會認為這是顯而易見的,有很多不像很正式的流程的例子,如識別可交付成果、日期和成本,但不描述如何交付。這個流程通常由執行者自行決定,并且在執行工作的時候,專注于單個目標,而不是整個流程。
下面是關于流程思維的一些觀點,可以讓你重新審視你的流程是否正確,讓你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始終保持項目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01 85/15規則
質量管理中有一個85/15規則,如果是操作人員犯錯,則需要承擔15%的責任,而一旦是流程出現問題,而流程的制定者需要承擔85%的責任,當然,嚴重時可能導致工作無法繼續進行下去。
流程可能會導致人們感覺到不能自由發揮或者無法展現英雄情結,實際上,通過分析流程來確定問題和成功的原因,并不斷的來完善流程,將會讓每個人的工作取得不斷的成功,而一旦忽略這個過程,那么問題將會不斷的復現,而這種情況下,即使是一個優秀的人也會被壞的流程帶到一個未知的錯誤方向。
02 工藝條件
流程的實施在在不同的條件下進行的,如果由具有不同技能水平或文化規范的人或在不同的溫度或天氣條件下實施,相同的過程可能具有不同的結果。
這就是為什么一個深思熟慮的項目管理過程將允許應用多個變化作為條件,如項目規模、利益相關者的復雜性和其他因素的變化。這就是為什么做工作的人需要足夠的靈活性來適應瞬間的變化。
在流程限制的背景下,復雜情況下嘗試應用“一刀切”的方法是失敗的方法,迫使人們遵循不適當的流程是失敗的秘訣。
03 什么是文檔化和標準化流程
大多數流程既沒有記錄也沒有標準化,所謂的流程記錄是已經以圖形或文本進行明確描述的流程,一個標準化的流程是已經在許多執行者按照同樣的步驟來完成同一件事情的方式。
人們可以通過任何方式努力達成共同的結果,例如,一個地區負責銷售和服務的一個部門的成員可以按照與另一個部門在另一個地區做同樣事情的不同流程來完成他們的工作,兩個團隊可以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實現類似的項目成果。
但是流程可以通用,以便每個人以相同的方式使用相同的工具和模板,按照相同的步驟來完成他們的工作。
04 為什么要記錄和標準化過程
流程是任何一系列的步驟形成的,可以通過標準化或非標準化的方式記錄下來,但是,文件化和標準化的過程是建議完成的,因為它們是實現高質量結果的必要部分,文檔化的流程可以被分析、評估和完善,標準化的流程可以被重復使用。
如果你不能定義一個流程來做什么,那么你不會明白你在做什么,如果你都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那么你更有可能會做的更差,導致工作的低效率和無效的輸出。
同時,文檔不是流程,而是文檔描述了流程,它不是流程本身。知道這一點有助于在復雜的流程中的讓執行者不能停止思考,去盲目地跟隨流程。同時,在某些情況下,流程文件應該遵循統一的書寫格式,流程文件應該清楚地說明在編寫過程時遵循和不遵循流程所面臨的風險。
05 標準化和可重復流程的重要性
標準化流程可以跨多個部門或許多人使用,使培訓更加高效,更容易進行控制和改進,并使人們能夠在部門或項目之間輕松轉移而不會增加額外的學習成本。標準化過程是可重復的,它們可以一遍又一遍地以相同的方式完成。
盡管標準化和可重復性是偉大的,但它們仍然存在風險,前提是這個流程是正確的,很顯然,你不想重復一個無效或低效的過程,你需要在執行的過程中去思考流程質量。此外,還必須考慮條件的變化來尋找可替代的新的流程來解決可能存在的風險問題。
06 過程分析和改進
項目管理者如何去定義流程,需要將其分解成小塊,通過定義預期得到的結果,建立驗收標準并測試流程的執行情況,并在執行時不斷的進行改進。
記住,一切的結果都是都是由流程造成的,而流程是在特定條件下的一系列步驟。過程貫穿整個項目或運營,因此專注于步驟和結果,通過建立角色和責任是至關重要的,但是要避免過度的優化,需要注意流程的前后搭接關系,不要使得某一個部門的流程過于完善而影響到整個組織的有效性。
那么停下了不要去責怪執行者,嚴格評估你的流程,以確保它是正確的或者確定哪兒出了問題,避免一次又一次的重復同樣的錯誤,記住85/15規則,文檔化和標準化你的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