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書學習訓練營#第二次課堂作業+1群42號
(1)必做部分:針對于自己第一節課的作業,按照第二節課教授的內容,現在重新加工如下:
R(閱讀原文):盡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響的時間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開始工作前的時間,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響。
當然,我們很難開始就做到最好。經常會發生,“打算早晨七點開始學習,結果沒睡夠而無法集中精神”“計劃晚上八點閱讀,結果經常被偶爾事件影響”等情況,所以請在實際生活中多方嘗試,如果無法順利進行就改變做法,找到最佳行動模式,并把此模式“嵌入”日常生活當中。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原文):
這個片段解決的是在工作、生活中,有行動的決心,并且付諸了行動,但是往往在執行中會被各種原因頻繁打斷、導致最后效果不佳的問題。我們為什么要解決這個問題呢?大家設想一下:
你明明很想專心,但是被各種原因所打斷;你明明也很努力,但是總是會因為各種原因使你的努力大打折扣。如果你不去主動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你的專心和努力將白費。如果你主動去營造這個環境,你將在最輕松的情況下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噪點,大大提升你的專心和努力的效果。這就是你要去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因,因為誰也不想讓自己的專心和努力白費,不是嗎?
接下來既然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們可以從文中抽離出幾個步驟:
1.盤點自己被打亂的時間在哪個區間,因為什么原因被打亂。
2.有意識地通過調整自己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時間、空間、處理事情的策略,等等),去開辟一個新的維度,在這個維度上測試自己被打亂的頻率和原因。
3.通過多種方式去開辟新的維度,分別進行測試對比。
4.找到一個被開辟出來的、最舒服的維度,在這個維度,你綜合評定下來:執行容易;被打亂的頻率最小;是你產出最大的維度;執行起來相對最舒服。
5.將這個最舒服的維度形成習慣,輕輕地嵌入你的生活中。
最后,請記住它的適用邊界,它是適用于能夠為了工作/計劃付出努力和專心,但是頻繁被客觀、主觀原因干擾的人。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在自己大學的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也一直在付諸實踐。
因為自己有時候會在寢室看書,后來發現雜念太多,太容易被打斷,或者是室友說話,或者是自己東磨磨西蹭蹭。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試過幾種方法:
1.戴耳機,隔離周邊的聲音,效果一般。
2.盡可能精簡桌子上的東西,避免干擾,效果一般。
3.去圖書館,效果很好,但是這樣會和室友孤立。
最后我經過自己的判斷,認為讀書是最重要的事情,就選擇了第三種方案。
執行一段時間之后,發現可以改進,就在第三種方案的基礎上,做了些許變化:
1.有時候社團工作比較忙,但是都是不重要的電話,會主動選擇將手機靜音或者鎖在柜子里,進一步降低周邊的環境噪點。
2.讀經典,在圖書館;讀不需要太專心的雜志,在寢室;摘抄文章,需要的專心程度相對較低,在寢室。聽書、聽音頻,在寢室。這樣部分中和了和室友的關系。
這樣下來,我通過自己主動的變更地理位置,成功地降低了周邊的環境噪點,提升了自己行動的效率。
A2(以后我怎么應用):
最近自己去浙大圖書館比較少了,因為在家也可以專心了,但是畢竟沒有圖書館那么專心。
自己每個月會要求產出一篇java的技術文章,這種文章在家自己寫的時候,遇到困難的地方,就會想著先去看看電影什么的,自己會給自己制造噪點。
針對自己會給自己制造噪點的問題,目前想到幾個方案:
1.在月末的時候,如果發現自己無法集中精力去寫最困難的地方,會選擇去浙江大學的紫金港校區的圖書館的1樓最里面的位置,專專心心地將這篇文章整理完畢之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這樣效果應該不錯。
2.預計在本周末,去咖啡廳,完成一些準備工作,整理出思路。
3.在公司,完成本職工作之后,利用額外的時間去整理,該方法經過測試,是比較有效的,很專心。
之后執行一段時間之后,自己準備在一個月的維度里面去形成一個技術文章的寫作流程,將一些可以拆解的工作分散到前幾周。并且通過上述三種方法的切換,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用最舒服的方式去嵌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2)選做部分——《即戰力》
R(閱讀原文):職場人最重要的三項能力(“三大能力”):外語能力、理財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培養理財的能力
不能只將錢放到銀行。國家在用超低利率掠奪大眾的財富。
理清自己的資產:實物、存款、現金、債務、投資等等。要隨時掌握自己的資產狀況。將所得分成幾部分,其中一定要有投資,如股市、基金、國債等。在進行投資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多學習理論知識,與他人討論獲得信息,想成為高手就不要害怕受傷。
理財初學者應遵守以下原則:
第一、多多學習股票的相關規律和常識。
第二、多和身邊的投資者交流學習。
第三、放眼世界、培養將股市變動與世界經濟形式一起觀察的習慣。
I(用自己的語言重述原文):
這個片段解決的是職場人如何培養理財能力的問題。試想,如果作為一個職場人,不具備理財的能力,將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現在又正當祖國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偶爾還夾雜著一些金融危機的余波,你的雞蛋很容易不保。所以,理財能力是現在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它呢?
1.理清自己的資產,包括存款、現金、債務、投資等。
2.理清自己的資產之后要做好功課,包括:多多學習相關規律和常識,多和投資者交流學習,放眼世界,從宏觀角度去把握大體的走勢。
適用邊界:適用于具備一定學習能力的、具備一定資產的(資產盤點下來有剩余投資資金的)職場人
A1(描述自己的相關經驗):
自己作為一個職場人,對于投資的概念真的是很弱。
對于自己大學的時候,那個時候余額寶剛剛出來,我猶豫了很久,覺得阿里這個平臺是能夠讓我相信的,就投資了余額寶。
沒想到錢沒有丟,反而一點一點在給我賺錢。
后面余額寶利率降低了,自己也沒有更好的地方去存放,就索性繼續放在余額寶,畢竟它比較方便。
后面對于投資,開始偏向于對于自己的投資。
在2016年參加了趁早讀書會的很多線下活動,收獲頗豐。
在2017年來了拆書幫,打開了我另外一扇讀書的大門。
在2017年,第一次嘗試了知識付費,在得到APP上面購買了李笑來老師的《通往財富的自由之路》,299元,可以買來思維系統的升級,我覺得這是我花費的最值的一筆錢。
在2017年,花費230元,購買了樂刻健身房的會員卡,這是對于自己健康的投資,因為自己經常加班,所以更要鍛煉身體。
A2(以后我怎么應用):
等我資產盤點下來有了一定的資金,具備投資能力之后,會先學習投資的方法,并且多和身邊的朋友交流。
預計在2020年開始。
1.用半年的時間,深入讀讀經濟學的東西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然后研究巴菲特的理論。
2.多和身邊的朋友交流,身邊目前做理財的有孟慧果,以及自己的幾個朋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3.用自己可以用來投資的資金,現在想到的投資比例是20%股票50%國債30%基金。
4.與此同時,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對于自己的投資。
檢驗標準:投資之后,一年為限,收益率大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