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未配妥劍,出門已是江湖。
2018年對于我來說,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是的,今年六月份我就要結束最后的無憂無慮的校園時光,走出當初心心念念的象牙塔,步入弱肉強食的成人社會了。
去年九月份,學校的課程都已經全部結束,老師在最后一堂課說的話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所謂母校,就是自己可以罵一千遍一萬遍,但卻不能容忍別人說一句不好的地方。”
是啊,人真是一個奇怪的動物,對某件物品的占有欲就是那么強烈,雖然學校不是我的,但我在里面上過學,它的記憶里有我的一部分,它就是我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學校的時候,吐槽的餐廳里的飯菜有多么難吃;餐廳里的叔叔阿姨給自己盛飯的時候總是會手抖;某一天看到微博上哪個學校又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菜品,都會引起一陣劇烈的轉發討論熱潮。
可是為什么,我在這樣一點點的嫌棄中,嗅出了些許的懷念的味道呢?
因為這是我們的青春,是我們的記憶啊。
現在,我們班里的人幾乎都不在學校了,班級群里討論最多的,除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就是誰跟誰回學校吃到了久違的學校的飯菜,每次看到他們在群里發圖片,心里的羨慕與嫉妒更是不用多說,只看下面有多少人點贊與評論就知道了。
原來,不經意間,我們當初萬分嫌棄的東西,都會成為我們記憶里最令人懷念的地方。
再也沒有哪個地方可以讓自己掏著這么便宜的房租,過著這么舒心的合租生活;再也沒有人,不管你聽不聽,還是會不厭其煩一遍遍的嘮叨學習的重要性;再也沒有宿舍阿姨看到你的扣子掉了,二話不說悄悄給你補上……
大家都說,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的出現,就是為了給你上一課。
我們何其幸運,在最美好的年紀,遇到了最純真的一群人,無關利益,無關權勢。一句同學大過天。
大家懷念的,與其說是學校的飯菜,倒不如說是美好的學生時光吧。
現在剛剛踏入職場的我,離開了十多年的校園生活,曾慌亂的一塌糊涂。
去上班,需要我自己租房子,因為工資不高預算太少,只能租很便宜的城中村,看著昏暗的燈光,逼仄的角落,心里的恐懼不期而至,答應了爸爸媽媽自己養活自己,也不想再讓他們操心,從此以后,再苦再難都要自己闖了。
原來上學的時候,家里每月會給生活費,雖然不多,但也不至于會餓著肚子,因為那時的自己知道,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可以哭著回家找爸媽,而現在,不可以。因為已經是成年人,不可以再讓爸媽為自己操心了。
每次發工資之后,都得首先把花唄與借唄的錢還完,然后再是房租,水電費,如果不巧再有個啥事,自己的生活更是捉襟見肘。
每次這個時候我都會問自己,成年人的社會真的如此殘酷么?為什么,身在校園的我絲毫感覺不到?學校多好啊。無憂無慮,不用顧及上司的眼光,只把學習搞好就行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可是人終究是要往前看的。過去的時光,只能留著被懷念。
親愛的自己,希望你能重新打起精神,將母校的記憶暫時封存。未來,一切都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