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雅士筆下傷感的季節(jié),一片落葉的飄零,一簾秋雨的淋漓,都能引起他們無限的感慨。中秋夜,圓月當空,又能勾起幾許情思,幾許傷懷?明月千里,寄賦誰的思念?
?——題記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就要到了,臨街商鋪里,五彩斑斕的廣告語,打著迎中秋賀國慶的優(yōu)惠促銷活動,十分搶眼。來來往往的人群,臉上也洋溢著假期、節(jié)日臨近時的喜悅,不知道他們當中,是否有人如我一般?藏著不可言喻的傷與痛,貌合神離地,獨自游蕩在不屬于自己的繁華世界里。
月缺月又圓,物是人已非,往年的中秋節(jié),還沒有走遠,似乎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只是與小時候一樣,父親還在,哥哥還在,同享一片月色如水,共飲一杯親情美酒。只是,今年的中秋節(jié),一切都不存在了,父親與哥哥,從小疼我愛我的兩個至愛親人,先后去了一個叫天堂的地方。
? ? 月,還是往年的月,我卻不是以前的我了,時光顛覆了我,一生當中最美麗最純真的夢。天堂會有月餅嗎?記得父親愛吃蓮蓉蛋黃餡的,哥哥愛吃花生五仁餡的。現(xiàn)在,商場超市里,擺滿了這兩種月餅,一張張色彩鮮艷的大幅海報,寫著大大的慶中秋,賀團圓的字樣,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我走著望著想著念著,心里隱隱地疼著……
想起小時候的中秋節(jié),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低矮的平房前,一起拜祭月亮。拜月亮是客家人傳承已久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有千年的歷史了,還在世世代代地衍生著。拜月亮,其實就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賞月閑聊,把盞言歡,現(xiàn)在想來,頗有詩人筆下舉杯邀月的意境。只是,童年時的我,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拜月亮時,可以吃到香甜的月餅以及平時吃不到的水果等等。
? ? 因此,對中秋節(jié)是充滿期待的,在農(nóng)歷的八月初,就開始掐著指頭,數(shù)著日子了。更讓人興奮的是,中秋節(jié)的晚上,拜月亮時,我與小伙伴們都會自己制作燈籠,用一根小樹枝打著,就著月色,在村子里跑來跑去,到處串門,這家拿一顆花生,那家拿一粒栗子,吃著跑著唱著跳著,玩得可開心了。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好久沒有體會到這種單純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快樂了。
記憶中的中秋節(jié),吃過中秋團圓晚飯后,母親就搬來八仙桌,擺好香案,向著月亮升起的方向,點燃清香蠟燭,擺上月餅,香梨,花生,田螺,柚子等食物,開始拜月亮了。我與哥哥姐姐們圍坐在桌子旁,靜靜地看著桌上的食物,要知道,那些食物對于當時的我們,是多么大的誘惑。可懂事的我們都知道,在儀式?jīng)]有結(jié)束時,我們是不能動那些食物的,母親說:要先敬月亮大神,祈求我們一家人平安健康。
所以,就算我們嘴饞心急,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忙前忙后,只希望她盡快結(jié)束這儀式,讓我們一飽口福。可一向慈愛的母親,此刻似乎不懂我們的心思兒,也無暇去洞察我們眼神里流露著的深深渴望。只見她慢騰騰地,從茶壺里倒出三杯清茶,虔誠地對著月亮一叩三拜,口中還念念有詞地祈禱著。接著,她雙手舉起茶杯向著月亮敬茶,緩緩地,依次把三杯茶水倒在地面上,再添上新的茶水,重復三次。
儀式做完后,父親就放兩串鞭炮,再鄭重地用刀把僅有的幾個月餅,分別切成小塊。當時奶奶還在世,父親肯定會親手端一塊月餅給奶奶,再給她老人家端一杯熱茶,怕她年紀大了,吃月餅會噎著,然后再分給我們吃的。尊老敬老的傳統(tǒng)禮儀道德,在我們客家人的家庭里,是根深蒂固的,父親也一直在身體力行地起著榜樣作用,教育我們天大地大不及家里的老人大。當時的農(nóng)村家庭,剛解決溫飽,物質(zhì)匱乏,月餅也不像現(xiàn)在這么多花樣品種,聞之無香,食之無味的。
再加上我們家里兄弟姐妹多,月餅僅僅夠分每人一小塊的,只能淺嘗輒止,以我們家的經(jīng)濟能力,還沒有足夠的錢,買足夠的月餅,讓我們飽餐一頓的。父親作為一家之主,就秉著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為我們分月餅。分完后,父親與母親情愿自己那份不吃,也要讓給我們。而我們兄妹幾個,也是從小很懂事的,知道父母親也是像我們一樣,一年就這么一天嘗嘗當時很美味的月餅的,就把他們遞過來的月餅推回去,去吃其他食物了。
一家人就這樣,其樂融融地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說著笑著吃著聊著,那種溫馨甜蜜的感覺,現(xiàn)在想起來,心里還是暖暖的。是啊,月圓人更圓,人世間,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美滿的事呢?只是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體會不到這種簡單而平凡的畫面,會成為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光。當時,純真的我,只怨時間走得太慢,成長的路太長,恨不得自己一覺醒來,就成了大人的模樣。可慢慢長大后,碾轉(zhuǎn)漂泊在異鄉(xiāng)的路上,沐盡了塵世風雨,飽嘗了人間冷暖,我才想起月是故鄉(xiāng)明,只是,時光再也回不去,回不去了……
人到中年,經(jīng)歷的事越來越多,心漸漸淡泊了,對名對利,不再像以前那么執(zhí)著,那么在乎了。現(xiàn)在更甚,經(jīng)歷了父親的壽終正寢,承受了哥哥的英年早逝,心,已經(jīng)痛到忘了痛的感覺了。骨肉分離,錐心刺骨的悲愴,讓本來就多愁善感的一顆心,越來越麻木了,云舒云卷,花開花謝,在心里再也蕩不起漣漪。
? ?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狀態(tài),是真正做到放下了,還是一種消極的逃避?但想起父親與哥哥,我會開始重新去思索人生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忙忙碌碌的一生,到底有什么是值得我們不遺余力地去追求的呢?人,本來就赤裸裸地來,赤裸裸地去,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最后,終究會成為青煙一縷,黃土一撮,還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看,一年中秋節(jié)又到了,明月不解人間風情,也不問世間疾苦,年年依舊掛夜空。聽,歲月的河,一直在流淌,流過月缺到月圓,流到桂花酒飄香。又是家家歡樂團圓時,我淚眼無言,舉杯向明月,痛飲三杯,一杯敬我兒時的月亮,一杯敬我慈祥的父親,一杯敬我早逝的哥哥。慈悲的秋風喲,請你別問我,酒干了,還要不要再續(x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