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的主題是如何提一個好問題?說實話以前在這方面沒有進行過思考,記得我剛到繪本館上班的時候,看到英文原版書很是喜歡,打開看的時候想知道意思,就去問老板,諸如這個單詞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怎么理解?會問到老板不耐煩的地步,突然有一天想到我可以查字典?。∫庾R到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問的都是毫無質量的問題。
后來學習謝夢媛老師的音標課,剛學了新發音又去問老板,看我發的音對不對,好像懷疑謝老師的發音,想去驗證一下別人是不是也這樣發音,有時候感覺自己就是轉牛角尖出不來,直到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才放心,不過問的多了才知道,我現在學的知識人家都早已學過,是我在這方面差以為學到了新知罷了。
所以從問問題的角度,就能看出一個人的真實水平。自己在英語方面的認知確實是太少了,而這些認知需要自己去補,用搜索工具去解決,不要問別人。
不過今天在和同事探討語法時,又讓我學到了一點,緣起是早上背單詞發現一篇教語法的文章,學習到了主謂賓的語法,又學習了定語、狀語。還學習了補語、表語、同位語,在解釋什么是表語時舉了這么一個例子:The other man is a gaofushuai,高富帥是對The other man 進行補充說明,所以主系表也可以說成是主謂補,這里的系指的是什么就是搞不懂,問她們之后說。就是系動詞就是be動詞就是is、are、am,這一說豁然開朗,但是我要是搞不懂就放在那里了,想著等以后再查,可能這個以后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解決而進步當然就會慢了,還是懶怕麻煩,自學過程中遇到太多問題不能當下解決,靠搜索工具查就是費時間,或者有時根本就描述不清楚要解決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就放棄了,然后學習效率底下。當下問別人的好處就是能一下子解決很多問題,就像寫字課上學寫字,當下遇到問題就能解決,然后提高就會很快,學的也很好,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自學的話得打磨自己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會解決問題,良性循環下去才能有所進步和提高,這就是自學最難的一部分,也是必須要攻克的一部分,突然想起《原則》里也有關于診斷問題的描述。
診斷問題時就僅僅診斷問題,不要想怎么解決或想別的步驟。
一旦有問題出現,擺在你面前的就是一個提升改善的良機。問題越棘手,帶來的反應越大,要想成功,你得 1)發現問題;2)對問題零容忍。
我通常的做法是發現問題——好難——查不到——容忍。人家是零容忍,我是能容忍,怎么會有進步呢?這一點一定要改,慢一些把遇到的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先從診斷問題開始。
容忍問題帶來的后果,和不發現它們一樣,都會阻礙問題的解決。但兩者的根本原因是不一樣的,容忍問題可能是認為這些問題無法解決,或者不在乎能否解決。容忍問題的存在更為糟糕,因為這是缺乏前進動力的表現,是不會成功的。換句話說,只要你有成功的積極性,就算沒有能力、天資、技能,你也能成功,因為你可以從別人那獲得幫助。但你要連想成功的積極性都沒有,就沒有成功的意愿,毫無成功希望。
看來得好好復習一下原則了,阻礙我進步的障礙就是我總是會容忍問題,不去解決。也知道為什么要記錄問題,因為只有記錄才會有解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