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敬明拍《爵跡》的開始,我就不打算去看這部電影,不是因為他有多“臭名昭著”,而是因為我沒看到小說,心中固有的看法是,國內的西方魔幻題材,大多世界觀幼稚,劇情單薄。臨近上映的那個預告片,更是將我的期待打到谷底,但——生活就是這樣反轉。
《爵跡》上映的前兩天,我在iMAX廳看另外一部電影,片頭廣告又放了一次《爵跡》的預告片,可能是因為被之前的預告片拉得太低的期待,這次的效果讓我覺得非常震撼,我從未想過中國的本土動畫電影能做出這樣的水準。
因為震撼,讓我即使知道這部電影一定會有一個單薄的劇情,我也決定為它貢獻一張票。
今天坐在電影院,依然是同一個iMax廳,電影一開場就讓我驚艷,太真實了!
陳學東推門而入,鏡頭特寫的那張臉上,眼睛里魔幻的光彩充盈著“魔幻”質感,CG的精細還原,讓我完全忘記了他現在僵硬不堪,滿是后遺癥的臉,我看到的是精致的麒零,一個真實存在的魔幻世界中的少年。
他來到楊冪身前的對話,到魂獸登場,特效從真實的還原逐漸變得大氣,再到吳亦凡飾演的銀塵與麒零站在一起,整個電影院一整激動地低聲贊嘆。
銀塵就像是從云霧間走入人世的神明,不帶一絲煙火氣息!我向來對吳亦凡無感,但看到這樣的人物造型,也忍不住被深深吸引。
多少仙俠劇都沒能還原出來的男主角,在一部動畫片中出現了!
真實的演員,絕不可能拍出這種飄渺的感覺,無論后期添加再多的東西。真實的演員是“人”,“人”永遠都不可能有超脫凡世的扮相。
真人做不到的東西,CG卻可以做到,這就是科技的魅力,這就是電影吸引我的地方。
我如此迷戀地沉浸在電影工業帶給人的無限想象力中,以至于對電影前半段渾渾噩噩的劇情都報以非常寬容的態度。
中間有一點小失望,因為iMax廳看預告片的時候,聽到郭采潔用標志性地聲音,不懷好意地叫了一聲“銀塵”,聲音誘人到酥麻,這也是我買票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可一直等到高潮部分,我也沒有聽到這一句。(甚至整部電影完了也沒聽到,或許在第二部里面吧。)
故事背景交代,無論在哪一部系列電影中,都沒有多大的趣味性,郭敬明很機智地用賣腐增添了看點,也算是一個可行的處理手段吧。
麒零與幽花的初結緣,因為炫耀魂獸而誤闖魂冢,銀塵給幽花下跪祈求幽花去救麒零的這一段,即使我再寬容,都覺得電影的呈現方式太過于兒戲,或許小說可以莫名其妙地寫吧。
我是真的不懂幽花尾隨麒零這種行為模式,也不知道用大特寫呈現吳亦凡下跪有何意義,是為了刻畫天束幽花刁蠻任性的人物形象嗎?那大可不必啊,林允她不管是看著麒零離去的身影,還是對拿著鎖鏈的范冰冰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在麒零被觸手抓住等一系列的場景里的表情,都跟在《美人魚》里的刻意發狠別無二致。
眾人上島后應該是這部電影的高潮階段了,但除了滿屏幕魂獸亂飛,我竟然一絲一毫都體會不到高潮的緊張感,甚至一度昏昏欲睡。
麒零跑到銀塵身邊,說著使徒與王爵要一起戰斗,這里本該是一個高潮中的小高潮,但烘托卻非常弱,明明動作都是CG制作,但是卻單一乏味。而王爵追殺鬼山蓮泉,竟然是踩在結冰的飛橋上跑,這個設定讓我覺得相當弱智。
但是銀塵的突然反水,到鬼山蓮泉(留著劉海的范冰冰)說出緣由,她說出幾句話以后,我就突然意識到,原來這部電影竟然有著完整的劇情!
白銀祭司的身份,為什么追殺王爵,王爵與使徒的意義,脈絡架構得非常清晰,哪怕沒看過小說,我還是可以明白電影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至少作為系列電影第一部,《爵跡》做得流暢而完整,即使對比好萊塢的系列電影首部,也沒有多大的減分項。
流暢而完整,這是我對國產非喜劇片最基本的要求,可惜能達到這個標準國產劇情片都不多。
我是一個特別庸俗的電影觀眾,進電影院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遣,所以看的電影也大多數好萊塢合家歡動畫跟國產無腦喜劇,《爵跡》兩者都不是,劇情并沒有太多笑點(蒼老師算一個笑點,賣腐有點萌但笑不出來),即使再流暢,也只能是中規中矩,并不吸引人。
但就這部電影而言,我卻想給郭敬明點一個贊,他用自己的號召力做著正確的事情,用CG真人面部捕捉來制作動畫,這是純動畫電影完全沒有嘗試過的東西,國外的魔幻電影,也常用到面部捕捉,但那是真人實拍+后期制作,迪士尼倒是做過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即《奇幻森林》,也僅此一家。
可以說,《爵跡》為國產電影立了一個標桿,告訴大家這條路能夠行走,已然是功德一件,就沖這一點,我就能給《爵跡》高分,況且電影還不爛。
CG能夠讓想象力達到更高的層次,只要你的想象力不受限制,只要你有錢并且舍得花。
下面再說說零零散散的感想:
1.嚴寬的臉看起來就跟周渝民一模一樣;
2.不建議TF粉懷著太高的期待,因為王源的扮相不能更丑…
3.特別感慨,要是吳亦凡真的是銀塵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