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一組題目為“你的寒假將要這么過”的圖片在微博熱搜榜上火了。放假之前,本來你打算利用寒假好好讀書充實自我,結果還是抱著電腦翻著白眼看劇過了一個假期;你因為天天熬夜早上起不來不干家務所以被老媽拿著鏟刀子追……這些圖片有點調侃的意味,深深切合了大多數人“豬一樣的寒假生活”的狀況。因此得到了眾網友的一致熱評“艾瑪,簡直說到我心窩子里了!”
但是,在這些歡笑和調侃背后,我卻有著小小的憂慮。看看微博下這些評論吧:“貼切!回家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地方玩手機而已!”“在家無聊得快要發霉了。”“的確,回想自己上學的時候,每次放假都會背一書包的書,想象得很美好,結果,書是怎么拿回來的就是怎么背回去的。”“ 看到有這么多人感同身受,瞬間覺得自己不再孤單了。”“韓劇走起來!”
或許,你也是這其中的一員。回到家可以無所事事不起床,你老媽再怎么煩你也肯定會管你飯,上了大學不用寫作業可以盡情嘲笑被作業壓垮的小朋友。但是在家的幾天新鮮勁兒過去,卻只剩下了無聊,發呆和看劇。在微博上,你找到了自我認同感,哎呀,大家都是一樣的呢,也都是這樣過來的啊。
但是朋友,我想告訴你,你真的錯了。不是所有的人的寒假都是這樣過來的。別信什么“寒假將會這樣過”一類的鬼話,信,你就輸了。至少,你輸在了這個寒假。
身邊一個高富帥朋友已經和家人旅游在外了將近半個多月,游遍了土耳其,布拉格,昨天在朋友圈發冰島馬,跟我說現在是最后一站冰島,天氣很好,沒準會看到極光;朋友的朋友,一個漂亮高挑的大三女孩,在備考雅思,準備大學畢業后出國;豆瓣上人民大學保研女生本來應該輕松一點吧,可她忙著實習,還要給雜志社提供稿子忙得團團轉;認識的一個中國傳媒大學的研究生學長覺得自己英語不好讀書少寒假泡在圖書館里不出來……
我們躺在床上刷著微博找存在感,可是其他人已經走在了路上,甩了你幾條大街你還蒙在鼓里。
你說我沒有那么多錢去旅游,沒有那么好的家境送我出國,沒有能力做到名校保研,我什么都沒有,只有無聊。是,這些都是有錢人,牛人,而我們只是普通人。可是你身邊那么多普通人,違背了一起變胖的初衷,寒假回來練就了一副好身材;彼此笑著說寒假拿回去的書一定不會看的人,卻偷偷把那些書印在了腦子里;跟你抱怨未來迷茫的人已經前往實習工作的路上……
說好的減肥呢?
說好的讀書呢?
說好的學英語呢?
說好的護膚打扮提升品位呢?
你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你有那么多的路想走,你有那么多的風景要看,你有那么強烈的決心想要變成更好的自己,怎么變成了只剩下無聊追劇刷微博這副死樣子?
《太子妃升職記》以及一大批韓劇的確可以是用來滿足幻想、滿足你少女心的消遣;和朋友玩游戲到天亮的確嗨到翻天。可是卻總有人拿著你這大把的時間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讀書,旅行,提高技能,塑造更好的自我上邊。
魯迅說:“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寫作上。”
世界上最有挫敗感的事情,是比你有錢比你有才比你有顏比你牛逼的人還比你努力一百倍。
自律永遠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品質,只有管得住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制服一切。聰明的人,不信什么“寒假應該這樣過”一類的鬼話。他們像豹子看見獵物一樣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充實自我,提高能力。
這個世界上特別牛逼的人只有那么一小撮,特別貧困無能的人也只有那么一小撮。大多數人有著差不多的家境,差不多的智商,差不多的夢想。而這些人之間的差異,就在于你是不是能夠在他人都虛度時光的時候逼上自己一把。沒有一種成功,大的也好,小的也罷,是可以輕輕松松在悠閑里得到的。
想想你的那些初衷吧。想要贏得一場戰役的人,就必須時刻披好戰甲,不能有半點松懈。
默默干好自己的事兒。記住,那些正在奮力前行的人,不會告訴你他們的寒假不會這樣過。因為,他們沒時間刷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