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凈色
主講:JK
世尊遠離塵垢、斷盡無明煩惱的阿羅漢, 自證成正等正覺,我禮敬佛陀、世尊。
法, 世尊已善妙及詳盡解說,我禮敬法。
世尊之追隨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我禮敬僧伽。(念誦三遍)
我們先復習一下上節課的內容。
1 生活中和禪修中觀察到的水大是什么?
流動、黏結。
這是定義里的,那么,能否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說明什么是我們觀察到的“流動”呢?也就是說,你要觀察到什么,才是觀察到了那個“流動”。
比如出汗的時候,汗水在身體上流動的那種感覺,這個是“流動”,比如流淚的時候,淚水在臉龐上流過的感覺,我們能覺知到有東西流過,這個是“流動”。
當我們喝水的時候,我們能覺知到水從口腔流進食管的那種感覺,這個是“流動”。
2 火大的特性是什么?
熱。
3 火大的作用是什么?
能夠令其它色法成熟老化。
4 火大的近因是什么?
地、水、風三大。
5 生活和禪修中能夠觀察到的火大特征是什么?
冷熱的感覺。
6 風大在定義中的特性是什么?
支持。
7 風大的作用是什么?
令色法移動,是風大的作用。
8 在生活中能觀察到的風大特征是?
生活中觀察到的風大特性,還是兩種:支持和移動。
支持有:站立時挺拔的身姿,坐著時的那種身姿。
移動有:腹部的起伏,腳的抬起、落下,手臂的屈伸。
好,就復習到這里。四大種,我們講完了,接下來,我們要學習五種凈色和四種境色。四大種,是四種究竟色,接下來,這又是九種究竟色。我們先學習五凈色。
一、五凈色
“凈”的含義:凈是透明、明凈的意思,它是一種敏感物質。
五凈色呢,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五種色根,那么這里的“凈”是啥意思呢?
這里告訴我們:凈是透明、明凈的意思。那么,這種透明、明凈的色法,有什么意義呢?
大家要注意的是,這種色法是透明、明凈的,所以它是敏感的。為什么這樣說呢?所謂的敏感,又是指什么呢?
也就是說,這種透明、明凈的真實色法,它相對于那些不透明、不明凈的真實色發,具有一種特殊的作用,什么作用呢?
就是說,這類真實色,對于“顏色、聲音”等五種對象的刺激比較敏感,當顏色、聲音等五種對象刺激它們的時候,它們會有反應,而那些不透明、不明凈的真實色,對于這些對象的刺激不敏感、沒有反應。
這就是“凈色”和“非凈色”的區別。
簡單的舉個例子吧。
比如,有兩個東西:小明的手指頭和手指甲,我們用針去扎這樣兩樣東西的時候,哪個會有反應呢?
手指頭。?
對,手指頭會對針頭的硬、冷有反應,然后會產生劇烈的苦受,而手指甲是完全沒有反應的。
為什么呢?
因為手指頭里有凈色,手指甲里沒有凈色,凈色和非凈色的區別,就是這樣。
那么,這些凈色呢,有的對顏色的刺激有反應,有的對聲音的刺激有反應,有的像上面說的,對冷、硬等觸覺對象有反應,但是我們也知道,凈色是一種真實色。
那我問你們,一個凈色,它自己能否單獨存在呢?
不能。
對。這個凈色需要在什么里面存在?
凈色要想存在,并且發生對五種對象的刺激發生反應的作用,它就得和八不離色、命根在一起,構成一個有凈色的色聚,然后才能對對象發生反應,這種色聚叫做“明凈色聚”,就是指含有凈色的色聚。
這種色聚的特性就是對五種對象的刺激發生反應,那么,同樣的道理,不含有凈色的色聚叫做什么呢?
“非明凈色聚”。比如手指頭里的色法當中,神經之外的色聚,就是“非明凈色聚”。
這就是凈色、非凈色,明凈色聚、非明凈色聚,四個概念。
好,我們看看五種凈色都是什么,首先是眼凈色。
1?眼凈色:位于眼睛的視網膜中的一種凈色,對顏色的撞擊敏感,可以幫助生起眼識。
我們有些學習佛法不用心的人,以為眼根就是指眼睛,這個是錯的。到底什么東西才能對顏色的刺激發生反應,從而幫助眼識生起呢?就是眼凈色這個東西,這個真實色。它存在于哪里呢?就存在于視網膜里面。當有顏色來撞擊位于視網膜的眼凈色,眼凈色就會發生反應,眼凈色對顏色有反應了之后,眼識才會生起,這就是眼根和眼識的關系。
這里要注意的問題是:
(i)外界的刺激對象只有五種:顏色、聲音等等;
(ii)眼凈色只對顏色刺激有反應,對聲音、氣味等對象的刺激沒有反應。
眼根會不會對聲音發生反應?不會。所以,眼凈色只對顏色的刺激發生反應,不會對其它對象發生反應,這就是眼凈色的特性,它區別于其它凈色的特征。
我們學習阿毗達摩呢,一個基本的素質,就是要抓住一個事物的“特征”,或者叫做“特性”,什么是“特性”呢?就是指它區別于其它任何事物的地方。
首先,眼凈色,是一種色法,就把所有心法都排除掉了;然后,眼凈色是一種凈色,就把所有非凈色都排除了;然后,眼凈色是只對顏色有反應的凈色,這就把其它凈色都排除了。
眼凈色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1)特性:能夠接受顏色撞擊的凈色。
這個定義,是否講出了眼凈色區別一切其他事物的特征?是的。
?“特性”也可以叫做“自相、自性”。??
由于,所有的凈色當中,能夠對顏色的刺激發生反應的,只有眼凈色,所以,“能夠接受顏色撞擊的凈色”,就是眼凈色的特性、自性、自相,這是眼凈色區別于其它一切事物的特征。
眼凈色的作用是什么?看定義:
(2)作用:牽引眼識到顏色所緣。
這句話看起來有點費解,所緣=認識對象,眼識這種心法的生起,必須憑借眼根和顏色(認識對象),憑借這兩者,如果沒有眼凈色(眼根)首先接受了顏色的刺激,那么眼識就談不上有一個認識對象來認識。這句話呢,不必過多理解,就是講“有眼根的幫助,眼識才能發生,才能看到顏色”,這是在講眼根和眼識的關系,沒有根,識是絕對不會發生的。
最后一個,現起:
(3)現起:作為眼識的所依處。
六個識的所依處,是六種色法,以前提到過,在講“心依處"的時候提到過。也就是說,任何心識的生起,必須有一種色法作為它的依處,心識總是依靠某種色法來生起的。而前五識的依處色,就是它們的五種色根,但第六識的依處色,不能是意根,因為意根是心法。那么,第六識的依處色是什么?在哪里?心臟處的究竟色。在心臟的部位,有一種叫做“心依處”的究竟色,是意識的依處色,但這種究竟色,可不是一種凈色。
因為“心依處”是十八種究竟色之一,而凈色只有五種,也是十八種究竟色里的五個,那么心依處可以是一種凈色嗎?不是。
?“現起:作為眼識的所依處。”就是講了眼凈色是眼識的依處色,沒什么特別的,眼識要憑借眼凈色這種色法來生起,就這么簡單。
特性、作用,現起,還有啥問題?
作用:牽引眼識到顏色所緣。
提個問題:心法的特征性是什么?
心法的特性是:對某個對象發生認識。
那么,請問大家,如果沒有認識對象,心法能否生起?
不能。
沒有認識對象,就缺了一個緣(條件),心法就不能生起。那么,對于眼識而言,如果沒有眼根對顏色發生反應,眼識就沒有對象可認識,于是眼識就沒法生起。所以,當我們閉上眼睛,眼識就會滅去,就是這個道理。
“作用:牽引眼識到顏色所緣。”,這句話,清楚了沒有?你把眼睛閉上了,眼凈色無法接受到顏色的撞擊而發生反應了,那么,眼識沒了認識對象可認知,眼識就不會生起了,就這么簡單。
好,剛才說了,含有凈色的色聚,叫做“明凈色聚”,那么,既然五種凈色的反應對象都不同,作用也不同,那就應該有五種“明凈色聚”對不對?肯定有五種,因為凈色是不同的五種。
(4)眼十法聚:那么,含有眼凈色的色聚,就叫做“眼十法聚”,你們能猜猜,是哪十種色法嗎?
含有眼凈色的色聚里,有十種究竟色:八不離色、命根色、眼凈色,叫做“眼十法聚”,有情生命里的色聚,大都含有命根色。
2?耳凈色:位于耳洞內的一種凈色,對于聲音的撞擊敏感,可以幫助生起耳識。
大家看看這句話,我就不講了。和眼凈色套下去,剩下的都不用講了。
但是這里有個問題要說:眼凈色只在眼睛這個部位,身體其它部位是沒有眼凈色的,耳凈色只在耳蝸里,身體其它部位沒有耳凈色,明白嗎?
特性:能夠接受聲音撞擊的凈色。作用:牽引耳識到聲音所緣。現起:作為耳識的所依處。
除了耳凈色,其它凈色能否接受聲音的撞擊而發生反應?
不能。
對,所以,這是耳凈色的特性。
然后,除了耳凈色,其它凈色能否幫助耳識的生起?
不能。
對,所以這是耳凈色獨特的作用和現起。
最后,“耳十法聚”里有哪些究竟色?
八不離色、命根色、耳凈色。
3?鼻凈色:位于鼻孔內的一種凈色,對于氣味的撞擊敏感,可以幫助生起鼻識。
特性:能夠接受氣味撞擊的凈色。作用:牽引鼻識到氣味所緣。現起:作為鼻識的所依處。
鼻凈色即通常所說的鼻根。鼻凈色只存在于鼻孔內。
鼻十法聚:含有鼻凈色的色聚,它是由八不離色、命根色、鼻凈色十種究竟色組成的。
4?舌凈色:位于舌頭上的一種凈色,對于味道的撞擊敏感,可以幫助生起舌識。
特性:能夠接受味道撞擊的凈色。作用:牽引舌識到味所緣。現起:作為舌識的所依處。
舌凈色即通常所說的舌根。舌凈色只存在于舌頭上。
舌十法聚:含有舌凈色的色聚,它是由八不離色、命根色、舌凈色十種究竟色組成的。
臉蛋上有沒有舌凈色?
沒有。
嗯,那么,臉蛋上的真實色能否作為舌識生起的所依?
不能。
5?身凈色:遍布于全身的一種凈色,對于地、水、火、風(堅、濕、熱、動)四大種的撞擊敏感,可以幫助生起身識。
特性:能夠接受觸處色撞擊的凈色。作用:牽引身識到觸處色。現起:作為身識的所依處。
身凈色即通常所說的身根,它不同于前四根,它是分布于全身任何有知覺的地方的,也就是說有神經的地方就有它。
身十法聚:含有身凈色的色聚,它是由八不離色、命根色、身凈色十種究竟色組成的。
這個要講一下,前四種凈色只位于自己那小塊地方。但是,身凈色是遍布全身的,只要有神經、有知覺的地方,就有身凈色,這個能理解吧?但是身體里也有些地方沒有身凈色,比如頭發、指甲,在比如眼球內的液體,或者某些臟器組織的某些無知覺的地方,其它有知覺的地方都有身凈色。
另外,要說明的是,舌頭上即有舌凈色也有身凈色,兩種并存。舌頭不僅能嘗到味道,我們吃饅頭的時候,舌頭也能感到饅頭的軟硬冷熱,對吧?視網膜也一樣,視網膜不僅能接受顏色,揉眼睛的時候,視網膜也有知覺。耳朵、鼻子都是同樣的。用舌頭舔舔牙齒,是否感覺到“硬”?這就說明,舌頭上有身凈色,所以能覺知軟硬。
那么,身凈色和身識的對象是“觸處色”,觸處色是什么東西?
提示,五根、五識的對象是五種色法,但我們只講了四種境色,那么,身根、身識的對象“觸處色”是什么東西?
身識認識四大種。身凈色以軟硬、流動、冷熱、移動支持為對象。
二、四境色
“境”是對象、所緣的意思,也就是指心識所認識的對象、目標。由于這四種境色可以被前五識所認知,所以稱為境色。
看這句話,顏色、聲音、氣味、味道這四種色法是四種識認識的對象,所以叫做“四境色”。
“境色”:作為前五識認識對象的色法。
愿以此功德,永離諸愚人,隨彼善知識,得證般涅槃。(念誦三遍)